都市白领自我减轻症状

时间:2023-09-01 22:09:45 职场 我要投稿

  无法控制自己总爱熬夜、总是怀疑自己有问题、多次重复无意义行为等等。

  都市白领自我减轻症状1

  症状

  1.无法控制自己总爱熬夜

  22岁的小赵在长沙一家媒体做编辑,经常工作到凌晨才下班。本来工作挺累的,但是回家后困倦感就变成了亢奋,便开始上网,看小说看电影,然后无法自拔。

  打游戏的时候总是想着‘下一局就是最后一局’,看连续剧则想着‘看完这集就睡觉’。结果每次都食言,越夜越兴奋小赵说。

  其实,这正是很多晚睡强迫症者的共同特点。工作所迫、生活习惯所致、缓解压力的需要、打发时间等,是他们给自己找的晚睡晚起的理由。

  2.总是怀疑自己有问题

  26岁的李诺(化名)有比较严重的锁门强迫症,每次出门都一步三回头,总是怀疑门没锁好,经常已经走到小区门口,又爬上楼梯跑回去打开所有的门,逐个检查一遍,再锁一遍,严重的时候要返工三四次,她为此很是苦恼。

  有时候和朋友出去吃饭,走到餐厅门口突然想起车门是不是没锁,又神经兮兮地返回去查看。虽然这个毛病一直困扰着她,她也没有想过要去看心理医生。

  而长沙网友文同学更容易怀疑自己,我每次走在路上,若有人碰巧多看我一眼,我会立刻开始揣测,是否脸上挂着大鼻涕?还是身上有块大泥巴?或者是别的出丑的事情我没有发现.

  3.多次重复无意义行为

  手机24小时不离身,尽管开着铃声,但每隔几分钟就要下意识地看一下手机,唯恐漏掉了短信、电话;早上睁眼第一件事就是上网,网页几秒钟刷新一次,不放过任何一点更新;经常毫无原因地重复同样的话语几次;反复洗手,每次都要花好长时间这些强迫行为已经在越来越多的人身上出现。

  调查

  八成受访网民有强迫症

  最近,网上开展了《办公室一族,你是否有强迫症状?》的调查,超八成调查者都表示自己有不同程度的强迫症状。调查中,你认为自己是否具有强迫症状这一问题,近三成网友表示有,且经常强迫自己做一些非必要的事情;超过五成的网友表示,自己偶尔会强迫自己;只有不到二成的网友称从不勉强自己。

  在强迫症状发生在哪些方面这一问题上,37.97%的网友都表示,每当出门后,只要不完全确定是否锁门,就要强迫自己返回检查。13.90%的网友爱强迫自己晚睡,表示就算困得不行了,也要强迫自己熬夜上网、看小说。

  其余的网友则分别选择了强迫自己反复做清洁、走楼梯必须走右边等等。还有一些白领列举了五花八门的自我强迫症状,如时不时翻下包以确认东西是否还在等。

  在你认为哪个行业最容易出现强迫症状这一问题中,24.60%的网友选择了销售行业,排在第二位的是设计行业。网友认为强迫症状比较突出的还有:公关、人力资源、媒体等行业。记者调查发现,工作中越是多面手的人,就越容易出现一些看似怪异的强迫症状。

  ‘强迫症’是焦虑症的一种,患者总是被一种强迫思维所困扰。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患者虽然知道这样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很痛苦,却无法摆脱。

  长沙市心理学会办公室主任刘立京说,在他们所接触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案例中,强迫症患者占到了10%左右,并且发病者多在35岁以下,以都市白领为主。目前,强迫症已经被列入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四大精神障碍之一,成为21世纪精神心理疾病研究的重点。

image.png  

  原因

  鸭梨山大惹出的祸

  根据大量的案例分析,心理学专家们发现,强迫症患者在性格上有一些共同特征:性格相对较内向,甚至自闭;自制能力差,少数患者具有精神薄弱性格,自幼胆小怕事、怕犯错误、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

  遇事十分谨慎,反复思想,事后不断嘀咕并多次检查,总希望达到尽善尽美;在众人面前十分拘谨,容易发窘,对自己过分克制,要求严格等。像那种总是怀疑没锁门的患者,就是典型的不自信。刘立京说。

  由于在有强迫行为的人群中,追求完美的白领精英和大学生相对较多,不少专家形容其为时尚病。专家认为,电视、电脑、手机、互联网等各种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和传播手段给人们带来方便,也给职场人士带来新的困扰,他们容易出现焦躁、恐慌,甚至头晕、胸闷等症状。

  专家指出,鸭梨山大的都市白领,尤其容易患信息焦虑症、网络综合征、手机强迫症,这些时尚病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代价。

  对策

  三种方法自我减轻症状

  在我们接触的案例中,只有20%的强迫症患者是自愿主动来进行专业咨询和治疗的,剩下的都是在家人、朋友的建议和协助下才被动接受治疗的。

  刘立京说,虽然强迫症已经比较普遍,但是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一般情况下,只要未对生活造成明显的影响,很多人都听之任之。而那些经过专业治疗的患者,效果都比较明显。刘立京说。

  刘立京建议,有强迫行为者要加强与外界和他人的沟通,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不要局限在自己的世界和观念中,要有意识地强迫自己不要怀疑自己。对那些有强迫行为,但还不构成心理疾病的人,心理医生提供了几种自我减轻症状的方法:

  心理暗示。比如怀疑车门没锁好,在第一次锁好车门后,站在车子旁,心里反复告诫自己:我已经锁好车门了,现在转身离开,没事!如此这样反复念叨几遍,并坚持这样做下去。

  纸条提醒。在办公桌醒目位置贴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已经做得很棒了!很好了!提醒自己不要事事太过追求完美。

  自我统计。做一个统计表格,查看自己一天下来,在哪些方面有重复强迫行为,记录重复的次数。同时,给自己设立目标,要求自己逐渐减少强迫次数。

  都市白领自我减轻症状2

  年龄恐慌症:患者不仅仅是中年白领

  张女士大学毕业即进入外企工作,她的年轻和高薪一向被人羡慕。10多年后的今天,她的心情开始沉重,不得不为自己的前景担忧。

  她想到国有企业或机关谋份稳定的工作,可是,几乎所有的招聘条件都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像张女士这样因年龄而产生恐慌心理的中年白领不在少数,他们患的就是年龄恐慌症。

  患这种症状的不仅仅是中年白领。现在许多用人单位招聘时甚至要求受聘者年龄在30岁以下,而人才市场每年又有更多的新人涌入,于是有的年轻人也开始担心自己变老。

  越是这样,精神越紧张,心理年龄便在不知不觉中真的变老了。这些人常感觉疲劳乏力、反应迟钝、活力降低、适应力下降,经常处在焦虑、烦躁、无聊和无助的状态中,自感活得很累。

  对策:年龄恐慌症是一个心理现象,也是一个社会现象。应该坚信,社会上现存的这种不客观、不科学的唯年龄论,总有一天会为之改观。如果不想坐等到那一天,就改变自己吧,放松心情,多学知识,自我充电,这是最重要的。只要努力,你一定会迎来人生事业上的第二个春天。

image.png  

  职业迷茫症:许多人都会经历的自我发展困惑

  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至少有四个时期容易陷入认不清发展道路的迷茫之中:

  第一个时期是14-22岁,这个阶段的人承担着学生与求职者的双重角色。主要的疑问是:我是谁?我能做什么?迷茫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信和社会经验。

  第二个时期是22-28岁,这个阶段的人已进入工作领域,逐渐了解社会,建立了初步的人际关系网。工作一段时间后,开始重新衡量身边的一切,如工作环境、职业种类、待遇等与自己的职业梦想是否匹配。主要疑问是:理想与现实不相符,我是否要重新选择?迷茫的主要原因是个人的发展目标与单位的现状、提供的.机会等不一致。

  第三个时期是28-35岁,这是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人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其才能得到了一定的发挥,正为提升或进入其他职业领域打基础。主要的疑问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我一直无所成就?迷茫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中的挫折及对目前工作的不满。

  第四个时期是35-45岁,这个阶段的人开始重新衡量所从事事业的价值,是容易发生职业生涯危机的阶段。其主要疑问是:接下去的岁月我应该做些什么?之所以迷茫,是因为有了丰富人生阅历的他们,对人生的有限与世事的无常有着较深刻的领悟,所以对将来何去何从难以贸然决定。

  都市白领自我减轻症状3

  都市白领最易受侵扰

  在某外企工作的王小姐近日外出休假,手机却不慎摔坏了,一种不安的情绪便开始困扰着她:客户资料失去了去哪里找回来?误了工作怎么办?老板联络不到她会不会很生气?……越想越急,还没等到假期结束,王小姐就迫不及待地从度假村出来马上买了个新手机,并挨个找客户电话,和每一个人联系上。

  从事新闻工作的刘先生也出现过类似困扰,每天上午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在机器启动的当儿匆匆刷牙、洗脸、吃早点,当获得新闻线索后开始寻找相关资料、和编辑沟通、写稿。

  每天晚上睡觉前,刘先生总觉得自己的脑袋中装了太多信息,有时候真想狂吐一番,把那些垃圾信息吐出来,这种情况有时会令他感觉头晕、胸闷、急躁。

image.png  

  信息轰炸超过承受力

  李博士说,白领们这种不断强迫自己更新知识信息储备的方式,往往使人脑的“存贮仓库”难以适应,当新信息进入,已经装纳大量信息的脑子往往来不及腾挪出足够“空间”再接纳新信息,或者不适应新信息的来临。

  专家说,当外界信息的输入大脑,人体大脑就有高级中枢去综合、分析和判断,并进行一番信息加工。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繁杂信息后,来不及分解消化,超出机体的承受力,由此便会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强迫和紧张。

  这种情绪非常接近精神病学中的焦虑症状,所以,这种因工作信息接触过多引起症状的情况被一些人称为“信息焦虑症”。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城市人口中大约5%的人会得焦虑症。

  从职业来讲,记者、广告员、网络从业人员等长时间从事心理处于紧张工作状态的人是“信息焦虑症”的高发人群。一些被人们称为“网络综合征”、“手机强迫症”等时代感很强的精神问题,实际上都是过量信息作用于人的一种焦虑心理反应,也是信息焦虑症的表现。

  光“信息休克”不能治本

  离开信息源进行隔离,被称为是这种焦虑症的“休克疗法”,比如休假等。但秦经理经过尝试觉得,这种杜绝信息接触的方法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可能会加重病情。

  因为大量的信息不会因为自己的“休克”而停止,而这些信息资源对于工作来说,其重要性相当于空气和水一样。秦先生觉得,在信息“休克”的同时,有时候自己的精神也一样进入“休克”状态,只是觉得焦虑和恐慌,

  根本无法得到真正休息和调节。而一些心理学专家也认为,如果想摆脱大量信息对人的折磨,主要还要自己注意身心综合调整。

  一些“过来者”认为,有计划有规律对自己对身边信息充分理解,并有节制地消化新的知识和信息,从而进行归纳与分类,加以记忆,要比一味避开信息进行休克有效得多;而另一方面,生活工作都注意紧张与松弛的交替,不使大脑陷入过于疲劳状态,都对于防止及改善信息焦虑症有很大的帮助。

  记者了解到,就目前医学界情况看,信息焦虑症由于表现与精神病学上的焦虑症状相似,所以其确诊和医治也以传统的医治焦虑症方法为主,除身体机能发生不适的病人需要药物治疗外,更多的是以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为主。

  病症轻重分级

  信息焦虑症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疾病,但由于近年来发病率增高,越来越多人加大对其关注,而有关研究者也按照其症状轻重把疾病分为四级:

  一级:信息焦虑。在没有信息输入的时间或地点,他们会对着周围的一个墙壁、一张纸,甚至自己的手掌心发呆,没准这时候他们正在思考某个游戏的复杂步骤。这时候患者表现为交际能力减弱,脉搏升高,面部肌肉呈红涨状态等。

  二级:信息恐惧。有的患者在持续24小时以上没有接受信息的情况下,出现一种恐慌状态。这时患者往往竖起耳朵,处于戒备状态,手机上突然闪出的一格讯号、一个八卦新闻,都会让他感觉到被信息刺激的感觉,此时他的.情绪很容易发生剧烈变化。

  三级:信息抑郁。当没有得到相应的信息刺激,或者他对所获得的信息质量感到失望,患者有时候希望有更大剂量的刺激。如果缺少这种信息来源,患者会表现出情绪上的激烈对抗,变得郁郁寡欢,由于生活规律的紊乱,还会出现腹泻等肠胃问题。这时,患者容易自我隔离。

  四级:信息躁狂。每天接到几十个乃至上百个电话和信息,让患者潜意识有一种英雄心态,觉得周围人谁都不是他的对手,他对人还有点过于傲慢,而这种自我意识很容易在现实世界中触礁。导致他忽而出现怀才不遇的悲哀、忽然因为自己的英雄情节兴致勃勃、忽而出现失败后灰暗至极的感觉。

  三个建议做好自我调节

  医学专家认为,短期的焦虑如同伤风感冒一样正常,对身心、生活、工作没有什么大的妨碍,而长期的焦虑,可能使人面容憔悴,体重下降,甚至诱发疾病,以下是专家对信息焦虑者提供的三点自我调节的建议。

  第一:养成看报习惯。虽然网络能够较快获得大量信息,但是筛选这些海量信息以得出真正需要的资源,需要一个过程,但有人可能存在投篮心理,无论什么信息都看并统统兜进脑海。

  所以一旦失去信息来源觉得很不适应。传统的报刊可能可以避免这个问题,通过报纸编辑的筛选,阅读可能省心很多,而且还可以看到相关报道的深度分析与评论。

  第二、培养多方面的爱好。信息焦虑者也可能往往是过分依赖信息工具且工作认真的人。他们之所以依恋在互联网等信息来源,是因为他们从中感觉到一些虚幻的快乐,所以如果培养一个别的兴趣爱好,如听音乐、玩乐器等,都可能会转移自己这种过分的信息依赖。

  第三、归类和放弃。把信息进行良好归类,及时放弃那些自己并不必需的信息,有利于大脑清理。此外,无论是下班还是休假,当自己处于休息状态,应该注意调节并尽量彻底放松自己身心,告诉自己“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以此注意自己的身心定期保养。

【都市白领自我减轻症状】相关文章:

都市白领通宵减压08-13

职场白领该怎么减轻压力08-16

职场减轻白领心理疾病的建议08-22

都市白领减压哪些发泄方法最靠谱08-08

都市白领不可不知的四大轻松减压秘笈08-17

白领五一自我调适08-04

职场减轻压力08-12

控制食欲减轻体重08-31

疲劳综合症症状的自我测试08-28

白领解压方法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