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精神知识有哪些

时间:2023-04-02 10:05:42 心理 我要投稿

  心理精神知识有哪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是需要积极的面对生活,认清现实,我们也是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不要的事情发生了才感受到,一起来看看心理精神知识有哪些

  心理精神知识有哪些1

  心理健康常识

  (一)什么叫心理健康?它有哪三个等级?

  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它是一种持续的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的水平大致分为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三个等级。

  一般常态心理者表现为经常有愉快的心理体验,适应能力强,善于与别人相处,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发展水平应做的活动,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生活中大多数人属于一般常态心理者。

  轻度失调心理者表现出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生活自理有些吃力。若主动调节或通过心理辅导专业人员的帮助,就会消除或缓解心理问题,逐步恢复常态。

  严重病态心理。表现为严重的心理适应失调,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如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恶化。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1、智力正常。2、情绪稳定、意志正常。3、适应良好。4、良好的自我意识。5、良好的人际关系。6、有良好的人格

  (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1、环境适应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对新校园、新同学的不适应。

  2、学习问题。离开了高三的高压环境后,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

  3、人际关系问题。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5、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image.png

  6、神经症问题。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表现症状。

  (四)挫折心理的自我调适方法有哪些?

  1、降低目标的难度,重新审视订下的目标并调整自己的行为。

  2、对压力主动进攻或缓解,即运用有效方法对压力进行管理,如:自我暗示法、放松调节法、想象脱敏法、呼吸调节法等。

  3、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借助家人朋友或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来调节沮丧等不良心态。

  (五)大学生应掌握哪些与人交往的小技巧?

  1、微笑,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功。微笑是一种令人感觉愉快的面部表情,它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深入沟通与交往创造温馨和谐的氛围。

  2、倾听是沟通的一半。耳朵是通向心灵的道路,沟通首先是倾听的艺术,认真倾听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3、认同是沟通的切入点。沟通是相对的,认同能够让对方继续表达观点或者接受你的观点。

  4、赞美,一种诚恳的自然的情感流露,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诚挚的赞美他人,那么他人可能会变得更令人愉快、更通情达理、更乐于协力合作。

  5、感激,是真情的回报。心存感激是个人处理好与他人关系的基本条件,因为心存感激,人们才有了相互间的理解、宽容和关爱。

  心理精神知识有哪些2

  1、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人,有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自己的友伴,乐于与人交往。在与人相处时常表现出尊重、信任、友善、同情、帮助和谅解等。他不仅能悦纳别人的长处,也能宽容别人的缺点。

  2、正确的自我观念

  心理健康的人,既能客观地评价别人,更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和接受自己。他能努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努力改正和克服自己的不足,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努力献身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理想。

  3、健康的情绪体验

  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康的情绪体验。他的情绪状态是由适当的原因所引起,情绪反应的强度于引起它的情景相称,情绪持续的时间随客观情景而转移。他既有愉快、喜悦、欢欣等积极的情绪状态,也有愤怒、恐惧、焦虑等消极的'情绪状态,但积极的情绪体验常多于消极的情绪体验,经常能保持愉快、乐观的心境。

  4、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心理健康的人,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在学习和工作中总是奋发进取,积极向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竭尽全力获取最大的成就。

image.png

  5、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心理健康的人,能面对现实,接受现实,能客观地反映现实,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现实。他既能正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又能用切实有效的办法去妥善地解决;对于挫折也能采用成熟的、健全的适应方式加以解决,决不企图逃避。

  6、行为正常,人格完善和谐

  心理健康的人,行为的内在反应和外在表现是一致的;前后行为是一贯的、统一的;行为反应的强度和刺激的强度相一致。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和谐统一的人,被称之为“人格完整和谐”的人。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总是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这种发展和变化具有一些年龄阶段性。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于同年龄大多数人相符的心理行为特征。

  心理精神知识有哪些3

  首因效应,是一种社会知觉效应。在人的交往中,往往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别人下判断,形成最初的印象;而在最初的印象形成之后,对后来的信息就比较不重视了,这种现象叫首因效应。

  另外,第一次上课,第一次上主题班会,第一次组织学生集体活动,与学生第一次谈话等等,都要注意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联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取得了学生的信任,就会给以后的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马丁·路德说过:“世界上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是抱着希望而做成的。”人们基于对环境的认识,进而产生了价值感和目标感,进而导致需要,而需要又引起动机,但动机是否必定产生相应的行为,则还取决于行为导致预期目标的可能性有多大。

  这个公式表明,假如一个人把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实现的概率越高,那么所激发的动机也就越强烈。

  平时,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经常教育、鼓励和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定远大、正确的人生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这样,通过分步目标的逐步实现,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拼搏。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到一所学校对学生进行测试。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赏的口气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了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并叮嘱他们一定要保密,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其实,当初那份“最有发展前途”的名单只是罗森塔尔随机挑选出来的,不过这个善意的“谎言”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产生了心理暗示,老师又将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了学生,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热爱、关注和期待,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image.png

  在上课时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时常用一个满意的目光、激励的动作去鼓励学生,给他们传递“我能行”“我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会产生一种激励作用。

  心理学知识: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有研究表明,遗忘过程在识记后很快就会发生,其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最初几小时遗忘比较快,以后逐渐缓慢,如在识记停止后20分钟,遗忘了需要41.8%时间内所学的内容,两天后,遗忘了72.2%时间内所学的内容,到31天后,只比两天后多忘6.7%时间内所学的内容。

  而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平时学习中往往是按照上课听课,课后做作业的模式去学习、生活,只是到了期中或期末考试临近时,才“临时抱佛脚”,匆匆地进行复习,这样做当然学习效果就不大,因为这种做法违背了“及时复习”的记忆原则。

  一是要及时复习,较多地复习,防止在学习后立即发生的遗忘,这好比“加固建筑物”,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采用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复习时,单纯地一遍遍阅读的效果并不好,应当在材料还没有记住以前就不断地试图回忆,复习效果可以提高。回忆是一种比阅读更为积极的过程,有利于记忆;

  三是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复习。可以用阅读、背诵、问答、整理笔记、比较、练习等多种方法,让信息通过多种感觉通道到达大脑皮层,对同一内容建立广泛地联系,加强记忆。

【心理精神知识有哪些】相关文章:

心理学有哪些知识04-01

心理学有哪些知识类型04-01

心理学有哪些知识技能04-01

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有哪些04-01

心理学知识点有哪些03-31

心理学有哪些知识点03-31

心理有哪些分类04-04

心理学都有哪些知识04-01

心理学哪些知识量变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