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

时间:2024-01-23 09:11:04 美容 我要投稿

循证护理1

  摘 要:1临床资料 20xx年6月-20xx年6月选择我院住院分娩感染HIV阳性产妇69例,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4例,年龄在19-36岁之间,其中49例剖腹产,20例自然分娩。两组产妇年龄、分娩方式等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所有产妇均顺利出院,产后婴儿全实行人工

循证护理【优选15篇】

  关键词:医学护理论文发表,发表医学护理学论文,褥疮护理论文投稿

  1临床资料

  20xx年6月-20xx年6月选择我院住院分娩感染HIV阳性产妇69例,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4例,年龄在19-36岁之间,其中49例剖腹产,20例自然分娩。两组产妇年龄、分娩方式等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所有产妇均顺利出院,产后婴儿全实行人工喂养,定期门诊随访,监测HIV。

  2研究方法

  2.1分组将所选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实行循证护理,对照组34例实行整体护理。

  2.2循证护理方法

  剖析HIV感染产妇的具体特点提出护理问题,实施最佳的护理,从而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3]。

  2.2.1收集资料

  通过一定的技巧方法,发现并提出护理问题,主要的问题有针对护理人员心理、产妇心理的的问题。护理人员担心被传染,在工作中态度不积极,或者有歧视HIV感染产妇的语言及行为,严重影响护理工作进行;HIV阳性产妇,担心疾病被别人知晓,急需保护隐私,担心婴儿被感染HIV。提出护理问题,针对性制定护理措施,预防再感染,避免母婴传播。

  2.2.2文献分析及评价搜集大量文献,由科里学历及临床经验较高的护理人员,应用科学的方法,评价证据的真实性及临床实用性。对所有HIV阳性产妇进行询问或问卷调查,明确其心理需求,及对护理工作的要求。

  2.2.3指导护理实践

  寻找实证,以最佳的证据,联合临床多年的工作经验,根据不同产妇现实存在的'不同情况,实行个体化护理措施。

  2.3评估指标所有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两组产妇焦虑和抑郁,功能性便秘,乳房胀痛,手术切口愈合,婴儿保护,母亲康复及护理满意度调查方面情况,按常规测评标准给予各指标打分评判,护理满意度是通过问卷形式进行调查。

  2.4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统计处理,对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数据做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3结果

  产妇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分析观察组产后抑郁及焦虑明显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护理后功能性便秘、乳房胀痛、手术切口愈合、母亲康复、婴儿保护及护理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为98%,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艾滋病成为威胁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无法治愈、高传染性、高死亡率均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再对症处理的基础上,预防艾滋病发生或者预防HIV的再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4]。针对HIV阳性产妇的临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进行循证护理,一定程度上明显的改善产妇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减少功能性便秘、乳房胀痛的发生,促进手术切口愈合,促使婴儿保护,利于母亲康复及提高护理满意度。

  4.1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是无明显器质性损坏而出现的肠道症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相关研究表明,其与精神因素、心理压力、缺乏运动及不良饮食密切相关[5]。患有功能性便秘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长期下来存在明显的不良情绪,加重病情的进展,同时随着疾病的加重其不良情绪亦明显加重,生活质量相应下降,两者互为影响。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精神心理因素进行必要的疏导,指导其正确饮食,多食膳食纤维,调整生活方式,进行必要的运动,促进肠蠕动。

  4.2乳房胀痛

  产后乳汁分泌,未正确处理,堵塞乳腺管,乳汁淤积形成硬结引起乳房胀痛。在整个产褥期均可发生乳房胀痛,给产妇带来了巨大的身心痛苦,增加了发生乳腺炎的几率,对于艾滋病产妇极易诱发严重感染危及生命。针对性实施护理干预,能促进乳房硬块的吸收,减轻乳房胀痛,缓解产妇身心双重的痛苦[6]。

  4.3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

  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为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较高,切口愈合不良主要指切口感染、局部血肿、切口裂开等。其直接关系到产后子宫的。术后切口愈合不良,造成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增加患者的病情,甚至危及产妇生命[7]。对于HIV阳性产妇,产后应严格预防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情况发生,增加产妇营养,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必要时进行胃肠外营养,适当锻炼身体增加抵抗力,积极治疗合并症。此外,保证室内环境清洁通风,维持适宜的温湿度,定期进行室内环境及物品消毒,预防控制切口感染。在HIV阳性产妇产后,护理人员应设计严密的护理计划,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强调个人卫生的重要性,给予精心的护理,定期给切口进行换药,促进切口愈合。

  4.4新生儿护理

  告知产妇母乳喂养,感染新生儿的危险较大,母乳中HIV的数量是母婴传播的直接危险因素,进行母乳喂养的婴儿感染几率明显增加,嘱其进行人工喂养,减少母乳喂养引起的母婴传播。指导产妇根据婴儿生长发育需求,在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配方奶粉。婴儿本身各器官功能发育不良,抵抗力较弱,人工喂养时应确保奶具消毒彻底,注意奶液的新鲜及合理配方,避免引起腹泻、营养不良及鹅口疮的发生,降低新生儿感染的危险。此外HIV感染产妇,药物对其婴儿是救命药,提高母亲喂药的依从性,采用简便易懂的方法,教会母亲正确有效的服药时间、剂量,强调药物对婴儿的重要性,交待不能随意停药、减药,会导致不良后果。访视期间还可通过电话了解婴儿服药情况,有无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且督促母亲给婴儿按时按量服药[8]。

  本文69例住院妊娠合并HIV阳性产妇,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后,产妇均顺利出院,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服务满意度均在98%以上,产妇产后身心方面均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较高,循证护理具有科学性,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提高了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并且进一步促进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循证护理2

  通常来讲SCA病症是现今临床中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种病症,该种病症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健康以及生命安全。而一旦患者出现该种SCA病症就需要给于其较为有效及时的相关抢救措施以及护理措施。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1月到20xx年3月之间患有SCA病症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照组,同时选取20xx年4月到20xx年7月之间患有SCA病症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观察组。在对照组45例SCA病症患者中有28例女性患者以及27例男性患者,该组所有患者年龄主要是集中在了33岁到46岁之间。其中存在阻塞性房室传导状况患者为40例,其他5例患者则存在室上速传导阻滞状况庄观察组45例SCA病症患者中有26例女性患者以及29例男性患者,该组所有患者年龄主要是集中在了35岁到45岁之间。其中存在阻塞性房室传导状况患者为38例,其他7例患者则存在室上速传导阻滞状况。两组患者在实际患病年龄等方面具有较小差距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抢救护理资料的全面分析,对SCA病症的护理流程以及相应的质量标准等进行重新研究,制定科学规范有效的抢救护理制度并将其实际应用在观察组中。实际抢救护理操作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2.1相关医护人员对患者给于静脉相关药物的实际注射或者是对患者进行电复律操作。

  1.2.2相关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时时心电监测以及观察,进而保障患者身体良好循环。

  1.2.3医护人员对患者呼吸道中存在的相关分泌物给于及时有效的清理进而保障患者呼吸的实际顺畅性。

  1.2.4给予患者进行静脉通道的实际建立。

  1.2.5医护人员给于患者心理方面的良好指导,尊重理解患者并且与患者建立较好的病症沟通关系,此外最大化的满足患者的`实际治疗需求。

  1.2.6对患者急性相应管道标识的实际建立同时保证其良好的固定性,对患者管道的实际通畅状况给予严格的观察。

  1.2.7医护人员对患者给予基础护理如会阴以及皮肤和体位、口腔方面的有效实施,最大化的保障患者治疗的舒适性同时对相关并发症给予有效避免。

  1.3效果评价

  本研究涉及到的效果评价主要是集中在两方面,其一是患者的生命体征实际恢复状况,其二是患者抢救实际成功状况和治疗后实际生活质量。

  1.4统计

  利用计算机SPSS12.0对两组SCA病症患者实际抢救实际成功状况和治疗后实际生活质量等数据进行有效严格统计分析。

  2结果

  2.1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生命体征的恢复状况

  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从心率恢复以及自主呼吸和相应的自主循环方面对比来看,观察组效果更为明显。

  2.2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状况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例数为44例,能够进行正常性的肢体活动为32例患者,能够进行正常意识活动患者则为38例。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实际例数为32例,能够进行正常性的肢体活动为13例患者,能够进行正常意识活动患者则为12例[8一1'两组患者统计数据对比差异较大。

  3讨论

  综上分析可知相较于对照组来讲观察组的SCA病症患者正常心率的实际恢复时间和抢救成功实际例数以及治疗后实际生活质量等状况较好。两组患者相关统计数据具有较为明显的差距对比。对于患有SCA病症的患者来讲及时对以往抢救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分析同时加强后续抢救护理方式能够较好的提高抢救实际成功率时也能最大化的提高患者治疗之后的康复率。

循证护理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xx年1月至20xx年6月我科收治的120例行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入选标准:所有患者经病理诊断为原发性喉癌,均行手术治疗;排除伴随其他恶性肿瘤、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病患者。其中男88例,女32例;年龄41~74岁,平均(45.3±6.8)岁;全喉切除术34例(28.3%),部分喉切除术86例(71.7%);TNM分期:Ⅰ期4例(3.3%),Ⅱ期57例(47.5%),Ⅲ期44例(36.7%),Ⅳ期15例(12.5%)。将所有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大体一致。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喉癌切除与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术前病房访视与手术知识宣讲、心理安慰、器械准备、术中配合医生手术、术后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和常规巡视等。观察组在循证护理管理模式下进行护理,表现在:

  ①循证分析:首先对手术室环境、患者病情、心理状况及患者需求进行全面评估,收集喉癌手术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参照最新的国家标准、文献报道和业内交流经验寻找解决办法,并进行科学而合理地循证,根据所搜集资料进行汇总并建立资料库,以指导科室喉癌护理工作。

  ②循证应用:巡回护士通过访视获取证据并与器械护士交流,为手术护理配合做好全面准备;患者到手术室后,护士根据术前访视资料准确把握患者心理与意愿,进行心理疏导与建立信心;术中注意病房保温、安静及微笑服务等,以提高护理服务舒适度;术中正确交流,不讨论与喉癌手术无关话题;根据医生与护士交流信息优化术中医护配合,尤其是器械传递、输液、输血及手术室清点核对等基本操作与技能;术后与病房责任护士联系,了解患者病情后到病房进行回访,根据回访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措施。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术后向患者发放护理质量调查问卷,包括护士仪表和举止、服务态度、疑惑解答、护理操作技术、护理反应时间、舒适护理、隐私保护及病房环境等8个问题,每个问题1~10分,评分越高,护理质量越好。向医生与患者发放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医生与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总分10分,大于8分为满意。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医生与患者满意度比较

  共调查医生9人,均对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对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5人,医生对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手术室护理在喉癌手术中有重要意义,并与患者预后相关。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以及患者对护理要求的不断增高,常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喉癌患者的医疗需求。循证护理管理模式将临床知识、经验与患者的意愿有机结合,以所获取的`证据为导向,进行护理决策的护理管理过程。与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不同,循证护理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前瞻性理念,其主要精髓是根据临床与护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寻找并评价相关资料,根据所搜集信息不断优化临床与护理工作,使医护工作处于最佳状态。在循证护理实施中,护士不但搜集循证资料,还能不断根据已经获得的证据进行护理服务的优化。

  我院经过前期循证资料调查发现,喉癌围术期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医护配合协调困难,医护之间存在矛盾;护士之间沟通交流少,配合默契度较低;患者对手术有一定恐惧,配合度较低等。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主要是因为循证护理管理模式下,医护人员将科学研究结论、临床经验相结合,审慎、明智地应用最佳科学依据,解决护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医护配合,整顿手术室纪律,不仅可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也能杜绝手术差错,减少手术出血量。

  同时,加强护患沟通,关注患者舒适度和心理状态,不仅使患者满意度得到较大提高,还能提高其围术期对治疗的配合,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两组的医生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医生人群样本量较小有关,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加大样本量进行分析。综上所述,手术室循证护理管理模式在喉癌手术中应用效果良好,可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从而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循证护理4

  摘要:研究循证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为持续提高神经内科护理服务质量提供科学根据。方法 将20xx年神经内科25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遵医师医嘱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工作小组的建立与培训、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解读心理健康、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宣讲。结果 实验组住院患者问卷调查的满意度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循证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服务中有利于患者充分了解其自身健康状态,并能将其心态调整好、配合诊疗护理,有助于促进住院患者的健康和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情况。

  关键词:循证;健康教育;神经内科

  健康教育是目前护理界最为广泛探讨的话题之一。健康宣教能使患者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加深对疾病的理解及诊疗护理的配合度,进一步强化护患高度配合的目的,减轻住院患者的疾病痛苦,提高护理服务满意效果。神经内科为提高科室护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探讨循证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1],選取神经内科20xx年252例住院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实验,现将此次循证健康教育应用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xx年神经内科252例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68例、女性88例。年龄4~85岁,平均年龄(62.7±8.5)岁。患者均经影像检查脑出血66例、脑干梗死62例、大面积脑梗死78例、多发性脑梗32例及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将这25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26例和对照组126例,两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临床基础资料比较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临床试验研究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遵医师医嘱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最佳循证健康教育护理措施。

  1.2.1成立循证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干预小组 选择科室护理优秀人员5名,组建循证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干预小组,专门负责和组织实施对实验组患者的健康宣教,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制定科室《循证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干预工作手册》。

  1.2.2构建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对其基本资料、家庭状况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详细掌握,充分理解患者本人的性格及爱好,并以此为话题进入点,开展与患者交流沟通。初次交流沟通以护患间的了解熟悉为主,建立起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以便于今后工作的开展需求。在中后期的健康教育时,则应抓住宣教主要内容,主次分明的对患者进行宣教讲解,应当充分利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获得患者的支持,例如非语言式的沟通“表情、动作”及“文字、图片”等[2]。

  1.2.3心理健康护理干预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因长期卧床诊疗护理或者受各种各类诊疗仪器的影响,极易出现烦躁、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因此健康教育应以心理护理干预为前提,首先端正患者及家属治病的正确心理态度,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要充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护理配合,再行开导和心理安慰使其积极的面对疾病和人生[3]。

  1.2.4疾病知识宣教 当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或是对诊疗护理不愿意配合等情况时,多半是由于对疾病的恐慌或不理解。在为患者宣教疾病常识时,不仅要从患者自身状态出发,详细讲述其所患疾病的致病原因、发生发展、治疗护理、自我心理调整等,而且也要展示积极的临床案例,充分为患者提供榜样和借鉴参考作用,提升患者面对疾病的信心。与此同时,要以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影响患者及家属的,努力改变其心理观念,共同面对、共同努力对抗病魔、战胜疾病。

  1.2.5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 神经系统内科疾病患者大多数需要家属日常生活的协助及生活护理帮助,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同时,其执行亲密护理家属的宣教也是尤为重要。要想法设法有效提高患者家属对于其疾病护理的意识和操作技能,特别是在出院前对家庭护理的指导需要通过专业护理人员的考核来提升家属能力和技巧。

  1.3观察指标

  制定《神经内科护理健康教育调查问卷》,共25题,每题4分,分别对两组神经系统疾病出院患者进行调查问卷,低于60分为不满意,60~80分为较满意,81~90为很满意,91~100分为非常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监测收集两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相关资料数据经审核无误后,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2 检验,以P<0.05表明有显著性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问卷调查结果比较。对照组126例患者中不满意37例,较满意35例、很满意30例、非常满意24例,满意合计89例;实验组126例患者中不满意5例,较满意46例、很满意43例、非常满意32例,满意合计121例。实验组不满意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不满意例数,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服务工作是一项需要“耐心、细心、恒心”的“三心”工作,并且需要护理人员拥有足够的工作责任心,充分体现出护士的职业价值理念。循证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的核心是宣教患者树立健康意识观念、促使患者积极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危害健康的高危因素。研究表明循证护理能很好地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共建[4]。

  由表1表明采取循证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之后,实验组患者较满意度、很满意度及非常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虽然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两组总体满意度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循证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能在护理服务工作中能够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通过循证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能切实有效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哪些行为方式是促进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最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方式,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的护患和谐建设。

  参考文献:

  [1]高翠莲.循证护理健康教育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外医疗,20xx,9(25):175-177.

  [2]王丹.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xx,11(3):186-187.

  [3]金德奎,於四军,刘英,等.心理干预对行射频消融术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xx,4(2):67-69,73.

  [4]王莉梅,母美菊.循证护理在ICU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xx,14(2):107-108.

循证护理5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典型疾病特征是:发病机制的复杂性、早期诊断的困难性、病程的不可逆性、合并疾病的高发性等,现阶断临床上尚未探索出该病种的有效治疗和控制措施。当前对该类患者实施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干预方案,该治疗方案疗效的发挥有赖于高质量的护理实践活动,而循证护理因能够通过对当前最新最可靠科学依据的正确应用进而为护理对象提供最佳优质服务的护理优势,已被证实在提高护理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方面价值独特,我科尝试性地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病例氧驱动雾化吸入临床护理实践之中,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xx 年2 月至20xx 年2 月于我院住院接受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病例128 例做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特发性肺( 间质) 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 草案) 中特发性肺( 间质) 纤维化的诊断[3]。全部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64 例与对照组64 例,两组研究对象在病程、年龄、男女性别比例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仅接受常规雾化吸入护理

  1.2.2试验组接受循证护理模式干预。具体实施方法为

  1.2.2.1确定循证问题通过对近5 年相关网络与纸质文献的阅读与查询,寻找并评价证据级别较高的相关护理措施,最后确定最佳最优质最适宜的护理方案。

  1.2.2.2依据护理方案实施护理服务①向护理对象施以科学的针对性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解释说明和指导护理。由于该类患者的病情特点是迁延难愈,故患者常需反复多次接受入院治疗,而且即使住院治疗也难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导致该类患者因经济、病痛的双重压力而处于焦虑、退缩、悲观情绪状态之中,则治疗依从性下降。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对患者的实时身心状况及其社会支持力量做出详细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耐心细致地向护理对象讲解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其疾病缓解的重要意义,同时做好治疗相关注意事项的指导和说明,使患者树立起治疗信心,减轻恐惧心理和疑虑情绪,主动依从治疗。②结合患者实际病情与寻找到的护理实证支持,将护理对象安置于舒适且利于雾化治疗最大疗效发挥的安全体位。评估护理对象对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耐受程度,以评估结果做为体位安置的指导依据。对于意识清晰、耐受力较好的患者,可将其安置于最佳的半坐卧位接受治疗,床头抬高角度为50~70°,头部置于稍后倾位,上述体位有利于气道保持通畅状态,便于雾化液的顺利吸入并深入至呼吸道深部,可发挥较好的治疗功效;而对于意识处于模糊状态且呼吸无力的护理对象,则将其安置于侧卧体位,床头抬高角度以30~50° 为宜 ,上述体位和角度利于护理对象膈肌的下移,从而使其肺部气体交换量得以增大,最终促使雾化液药滴充分沉降于终末支气管而发挥最大药效。③掌握适宜的雾化液温度、量和治疗时间。向治疗仪中加入冷热度适宜的雾化吸入液,温度控制在35~38℃ , 以避免因过冷或过热所导致的刺激性咳嗽和粘膜损伤,同时注意遵循现配现用的.原则。以护理对象耐受程度为依据遵循自小至大、动态更改的调节原则,为患者提供最为适宜的雾化量,氧流量控制于6~8 升/ 分为宜,同时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以维持于90% 以上为宜,如低于90% 则应暂停吸入,以有效预防患者出现低氧血症。雾化治疗时间安排在进餐及服药前后2 小时内为宜,每次治疗时间控制在15~20 分钟,吸入间隔时间的确定原则是:以医嘱为基础,同时结合护理对象痰液的黏稠度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动态变化。④严格掌握氧驱动安全护理注意事项: 如正确的吸入方法,吸入频率,暂停治疗指征,协助排痰措施,交叉感染预防措施等。

  1.3评价指标

  1.3.1不良反应出现比例的评价严密监测并详细记录研究对象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呛咳等相关不良反应的情况与例次。不良反应出现比例= 出现不良反应的研究对象例数/ 总入选研究例数。

  1.3.2依从性的评价标准依从性=( 评价为“依从”病例数+ 评价为“部分依从”病例数)/ 总研究病例数。

  1.3.3满意度的评价标准采用自制的氧驱动雾化吸入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实施调查,评分值与满意度成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 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用( xx±s) 表示,两组入选者干预后相关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试验组入选者干预后不良反应出现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1 两组入选者干预后不良反应出现比例和治疗主动依从性的比较[ 例数(%)]组别例数不良反应发生出现比例主动依从性试验组64 2(3.12) 60(93.75)对照组64 10(15.63) 49(76.56)χ2 值5.885 7.479P 值<0.05 <0.05。

  2.2试验组入选者四个方面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入选者,(P<0.05)。

  3讨论

  循证护理( 实证护理) 是指临床护理工作者通过对护理实践科学证据、护理实践专业技能、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三者的有效结合,确定出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从而向护理对象施以最佳最优质最适宜的护理干预。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有效应用,促进了经验式传统护理模式向科学实证指导式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促使护理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积极主动正确地寻找科学护理实证以指导护理行为向更精准更有效方向的发展,避免了护理服务的盲目性和低效性。本研究将循证护理模式引入至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病例氧驱动雾化吸入护理过程之中,通过以科学理论和实证为支持的治疗解释和指导、舒适体位护理、对雾化治疗全过程各环节( 雾化液温度、雾化量调节、治疗时间及间隔时间) 的准确把控以及雾化治疗全过程的安全护理等循证护理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该类病例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依从性,获得了该类患者群体对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在解释指导、体位护理、雾化操作、安全护理四个方面的高度认可和评价,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循证护理6

  【摘要】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还需要很多的实践课程来实践,比如常见的正确抽药方法、抽血方法等等。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还是习惯使用旧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也比较习惯这种教学方式,因此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使用还不是很广泛。但是,循证护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护理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传统模式无法比拟的,因此,如何进行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本文的主要探讨问题。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教学;循证护理

  一、循证护理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循证方法应用到护理教学中最大的意义就是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循证教学需要学生花费更多的精力才能够完成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等媒介查询相关的教学资料及文献,这就可以增强学生的检索能力,另外阅读外语文献的能力也会在无形之中有所提高,还有统计学、信息技术等各方面的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除此之外,循证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从不同的方向评判事物的好坏,这也是在学习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技能。

  (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循证护理通过向学生展示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常出现的问题等可以大大改善护理教学和临床护理严重脱节情况的发生,使得书本上生硬的知识鲜活起来,增加了学生学习护理学的热情和兴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用更加理智的思维判断并作出证明,而不是用感觉作出选择;除此之外,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日后进入医疗机构更好地胜任护理工作。

  (三)对教师来说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由于教授护理学的教师已经习惯了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循证方法的引入对其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及随机应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制作教学课件,有需要的话还要查阅相关的文献,以一种专业谨慎的态度对待教书育人这项工作。因此,循证护理方法的使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还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循证护理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一)做好循证护理的基础知识普及教育。教师需要向学生详细讲授循证护理的起源发展、基础概念、实施步骤等等,做好基础知识的普及工作。现阶段我国的护理教育课程还很滞后,基本上没有引入循证护理的先例,对于学生的循证学习技能培养更无从谈起,因此想要和国际护理教学相接轨就必须尽快开展起循证护理教学工作。旧有的护理教学模式主要是照本宣科,以课本为主要的教学参考,严格按照书本上的步骤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教育出来的学生思维比较固定,在临床护理中死扣课本,不会灵活使用书本上的知识。在面临临床突发状况的时候常常会手足无措,不能及时做好护理工作,甚至造成很严重的医疗事故。但是传统教学方法传承多年还是有其合理的一面的,学生通常会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可以为日后的临床护理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反观循证护理,则是注重临床知识和经验的传播,以现在最先进的临床案例为教学素材,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学习视野,这就可以促使学生在未来的医疗机构供职的时候可以将所学到的临床知识和先进的护理理论结合起来,灵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最合适的护理方法,这也是循证护理颠覆传统护理教学的一个表现。通过这样的前沿知识的熏陶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灵活应变能力也会有很大的进步。刚开始应用循证教学方法很难改变固有的根据习惯与经验来判断的方法,要认识到这是缺乏理论知识支撑的`,还有很大一部分甚至是错误的护理方法,要循序渐进地改变思维方式,用更加科学的循例护理教学方法来教育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理论方向。要注意在平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还要提倡学生运用理性的辩证分析法来对课程上展示的案例进行深入的详细分析,这样还能够使学生参考和借鉴其他人的想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护理方案,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二)在传统护理教学法之上进行循例护理教学。虽然传统护理教学法有很多的弊病及瑕疵,但其能够绵延至今还是说明其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的,因此在应用循例护理教学时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护理教学方法,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进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进程的设计上还应该参考传统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不同接受水平进行区别式的教学。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最前沿的护理案例,然后提出最新的护理理念,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彼此进行思想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会有进步和提高。教师还应该布置开放式的作业来帮助引导学生搜索并汲取先锋文献中的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

  (三)实施的步骤。循例护理教学法的实施步骤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确定问题、文献检索、案例评价、系统回顾、护理实践、成果分析。教师需要告知学生下一堂课的研究问题,然后由学生下去自主查找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登陆相关的学术站进行查找和下载,了解并学习到近期的研究热点及其他前沿知识,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也许会出现很多意见的分歧,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详细的观点分析及详细阐释,这就是系统回顾的过程。最后就是护理实践和成果分析环节了,由于学生不能参与到临床护理中,就需要将学生的困惑反映给一线护理人员并由他们进行专业的讲解,最后每个小组进行互评讨论,概括总结。

  结语

  总之,循例护理教学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未来护理教学的发展方向,各个学校需要积极应用循例教学方法进行护理教学,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尖端护理人才,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述彬.护理学基础教学中融入循证护理教育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xx(2).

循证护理7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xx、20xx、20xx届护理本科班的学生,并在20xx、20xx、20xx届护理专科班中随机抽取个别班级的全日制在校的护理专业学生共760人,其平均年龄均在19~23岁;其中男护生有30名,女护生有730名;大专护生的人数为220名,本科护生为540名。在我院及相关的科研处的大力支持之下,我院的学生积极签署相关的同意书,并且在20xx年2月~20xx年12月开展了循证护理教学实践的相关研究,通过比较实验的结果,对实施教学前后的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

  1.2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方面:研究小组主要是从相关的《护理学基础》本科教材及《常用护理基本技术》的大专教材这两本教材中提取出相关的循证护理教学内容,并进行有效的评估,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有:对便秘患者的护理,对大便不禁患者的护理,对尿频、尿急、尿不尽等患者的护理及相关的高热患者的护理和常规的口腔护理及口腔护理漱口液的选择等,在人体的静脉注射方面也有相关的叙述,如无痛注射、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和相关的压疮的预防护理等多达十几项的实践操作,完善了循证护理教学的内容,并能明确的显示出实施教学前后的效果,对其结果进行有效的分析。教学方法方面:首先,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对相关的知识讲解前,必须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有关循证护理的概念及学习方法的介绍,让护理专业的学生对自己将要学习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发放教学大纲给学生,通过引导学生让其主动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护生根据实际的要求自主地寻找有关循证教学的相关检索相文献。该文献可也通过在图书馆或是多媒体行查询,其检索的数据库资源主要包括:①相关的科技期刊;②本校院内的图书馆或是医学情报所发表的议论文、科技报告等其他内部刊物;③Cochrane图书馆。在收集完相关的资料后,这些护生可以通过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将所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发放并开始讨论,其讨论的内容主要可以从课题的研究设计、护理的新方法等方面进行有关的探究,从而判断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及有效性、检验调查结果是否具有的可靠性等,最后进行相关的评估与筛选。最后,选择最佳的方案。通过上述的步骤最后筛选出最佳的方案,并将相关的临床的护理措施整理出来,每组护生需将调查得出的结果通过分析整理后制作成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如这里以“大便不禁患者的护理”为例,可以将循证护理教学的过程设为:首先选定好相关的研究对象,并对该研究对象进行评估,通过学会进行测验,可以知道护生对原有知识的理解程度,将“大便不禁”这一问题作为循证护理研究的内容,并向护生介绍相关的循证护理概念及循证护理相关的知识,为学生讲解检索相关文献的具体的方法,切实的将循证护理理念应用于治疗大便不禁患者的护理中去,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通过分组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对“大便不禁”的国内外相关的护理研究有了相应的了解,将所获的大便不禁患者的'相关护理资料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合理的评审得出结果,并将结果做成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汇报;每组可分别派出代表,对大便不禁患者的循证护理结果进行汇报,护生要认真做好相关的记录,并将所听到的循证护理知识补充到课本内容中,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各项护理方法,最后进行考核检验,评价大便不禁患者运用循证护理治疗的应用效果。评价的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制订调查问卷,以开放式问答的形式对该校的护生在循证教学前、后进行学习效果进行相关的评价。数据收集时间为20xx年12月~20xx年12月,调查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100%;考试试卷回收率及有效率为100%。并对实施循证护理教学的前后护生的平均成绩进行比较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相关的处理,研究显示对比前后的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2.结果

  通过研究分析可知,相关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实施教学后相较于教学前,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更感兴趣,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提高且能自主解决相关的问题,在人际交往方面也有所提升,通过对各项的结果进行比较,P<0.05。

  3.讨论

  学校运用循证护理教学,不仅能够促进护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之上将循证护理教学运用到了护理基础教学之中,为大学教材补充了很多缺失的理论知识及相关的临床实践资料,针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临床实践时所遇到的问题提供了实用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新方法。通过实践学习,相关的护生可以发现课本知识是有限的,无法跟上临床护理知识发展的脚步,通过实践护生可以体会到临床护理内容的特点,实用且丰富,让护生进一步认识到临床护理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对循证护理教学的学习,有利于培养护生积极探索实证的精神,使护生对基础护理观念产生新的看法,学习循证护理教学能够帮助护生转变思想观念,运用批判性眼光来看待现实的事物,而不是以经验和直觉决定护理行为。在运用循证护理教学过程中,护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地加强。这有利于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补充自身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运用先进的理念和技能,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来帮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循证护理8

  摘要:[目的]比较基于线上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教学与课堂教学在护理研究生中开展《循证护理学》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月在复旦大学参加《循证护理学》课堂教学的全日制研究生和研究生课堂班8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以同期参加混合模式教学且来自CMB资助的8所高校的全日制护理研究生24名作为观察组。教材、授课内容、教学团队及考核方式均一致。[结果]在课程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学生对循证护理知识的掌握评分均显著增加;对照组学生对循证护理价值的态度更为积极,但对学习循证护理的期望评分显著下降;观察组学生的态度得分和期望得分无显著变化。协方差分析表明,在排除基线不均衡的影响下,混合模式教学比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循证护理的知识、态度、期望达成及能力自评评分。[结论]混合模式教学能够有效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循证护理学;混合模式教育;线上教学;翻转课堂;课堂教学;教学

  效果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美国医学会的报告中强调[2],应将循证护理纳入到本科、硕士及博士的课程设置中,以加强循证实践能力的训练。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从2001年致力于循证护理的发展,成立了大陆首个循证护理专门机构,以此为平台,进行了系列循证护理研究、教育和培训。2008年将《循证护理学》纳入到护理研究生专业必修课中,2009年又联合上海两所高校构建了研究生课程资源共享体系,将《循证护理学》辐射到上海市[3]。但如何依托复旦大学循证护理的资源优势和平台,将循证护理的教育向全国推广,却遇到了瓶颈。2014年在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的资助下,8所高校共同参与的CCNN(CMB中国护理网)混合模式的护理博士核心课程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旨在探索一种全新的、辐射全国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教学模式,即“线上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混合模式教学与课堂教学对开展《循证护理学》的教学效果,为该模式的推广提供支持和建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月在复旦大学参加《循证护理学》课堂教学的全日制护理研究生和研究生课程班学员80名作为对照组,以同期参加线上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混合模式教学且来自CMB资助的8所高校的全日制护理研究生24名作为观察组。

  1.2教学方案

  1.2.1课堂教学对照组参加复旦大学组织的《循证护理学》课堂教学,使用统一教材[4],包括8次理论课,每次4课时,涵盖循证护理的理论与方法学、证据整合、证据传播及证据转化等方面的内容;4次课堂练习,3人或4人一组,就构建循证问题、文献质量评价、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及证据转化进行系统训练;1次作业汇报,3人或4人一组,进行系统评价项目或证据总结汇报。考核方式为出勤率、课堂练习和作业汇报。1.2.2混合模式教学观察组于同期参加复旦大学负责、四川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参与的《循证护理学》线上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教学,教材、课程内容及授课团队同对照组。包括14周在线学习,以每周为教学单元,每单元均涵盖微课视频、教学内容课件(PPT)、教学内容笔记、阅读材料及主题讨论。在14周在线学习中,完成4次小组作业,3人一组,在截止日期前提交到网络平台,作业内容同对照组。网络平台使用复旦大学elearning系统。在线学习结束后,集中在复旦大学进行为期1周的以专题探讨和系统评价项目练习为主的翻转课堂。考核方式为在线讨论参与率、小组作业及翻转课堂项目练习。1.2.3评价方法从过程和结果两个层面进行效果评价。1.2.3.1课程学习参与情况对照组以出勤率评价其课程学习参与情况。观察组借助网络平台的“站点统计”功能,评价学生参与线上学习的情况,包括访问、学习、讨论及资源利用情况。1.2.3.2循证护理知识掌握情况问卷了解学生在课程学习前后对循证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涵盖循证护理的理论、方法学、证据综合、证据传播及证据转化等。共32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1分~5分,1分为没有掌握,5分为完全掌握,总分32分~160分。1.2.3.3循证护理价值的态度问卷了解学生对循证护理价值的态度,包括循证护理对学科发展、临床护理、护理实践、护士决策方面的价值。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为1分~5分,1分为不重要,5分为非常重要,总分1分~50分。1.2.3.4开展循证护理能力自评问卷了解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对开展循证护理的能力判断,包括构建循证问题、进行文献检索、文献质量评价、系统评价、Me-ta分析软件使用及证据总结等,共15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1分~5分,1分为没有把握,5分为非常有把握,总分1分~75分。1.2.3.5学习循证护理期望问卷了解学生对学习循证护理的期望及期望是否达成,包括学生对学习相关知识、专业能力、科研能力等提升的期望。共35个条目,评分1分~5分,1分为没有达成,5分为完全达成,总分35分~175分1.2.4资料收集方法对照组在授课前及最后一次小组作业汇报结束后,统一发放课前评估问卷及课后评价问卷,15min后收回,共收回80份。观察组在网络平台开放前1周及翻转课堂结束后1周,通过邮件发放课前评估问卷及课后评价问卷,1周内收回,共收回24份。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或协方差分析两种教学模式的效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的一般情况

  对照组年龄(29.52±6.18)岁,除1名博士研究生外,其余均为硕士研究生,学历以本科为主,26.00%的学生曾参与或主持过科研项目,83.75%的学生从未参加过任何循证方面的学习或培训。观察组年龄(29.96±4.94)岁,除3名硕士研究生外,其余均为博士研究生,学历以硕士为主,全部学生曾参与或主持过1项~4项课题,58.33%的学生从未参加过任何循证方面的学习或培训。

  2.2课程学习参与情况

  对照组理论学习出勤率为80%~90%,课堂练习出勤率为95%~100%,作业汇报出勤率为98%。缺席的原因包括病假、产假、上班等。观察组在线上教学开放的14周中,24名学生的访问量为5760次,平均每人访问240次,平均每周访问411.43次,平均每人每周访问17.14次。观看微课视频4961次,平均每个视频观看183.74次,平均每个学生观看每个视频7.66次。讨论区共发帖1881个,平均每周发帖134.36个,平均每个学生每周发帖5.60个。打开文件10625次,平均每个学生打开文件442.71次。在线讨论中,有4周学生参与率为83.3%,另外10周参与率为100.0%。除1名学生因课题调研外,23名学生均参与了翻转课堂。

  2.3两组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前后对循证护理知识、态度及期望达成情况

  经过课程学习,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循证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评分均比课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循证护理价值的态度,对照组在课程后态度评分较课程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课程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学习循证护理的期望,对照组在课程后期望得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期望得分在课程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4两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循证护理知识、态度、能力及期望达成情况的影响

  对照组和观察组在课前对循证护理知识、态度和期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由于基线的不均衡,故采取协方差分析两种教学模式对循证护理知识、态度及期望达成情况。结果表明,在排除基线不均衡的影响下,混合模式的教学比课堂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循证护理知识得分,平均增加33.97分,并提升了学生对循证护理价值的态度得分,平均增加3.12分,对学习循证护理期望的达成得分高出22.6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2.5学习该课程后学生对开展循证护理的能力自评情况在学习课程后,观察组学生对开展循证护理的能力自评得分为63.79分±7.6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5.95分±12.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P=0.041)。

  3讨论

  3.1混合模式教学提供了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崭新学习平台

  护理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研究生教育因为规模小、资源稀缺等特点,开展联合培养,实现教育资源整合和共享,是我国目前发展高等护理教育的有效策略[5]。不管是国外的大学联盟形式还是国内课程资源共享体系[3,6],都因其区域性特点而无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在本研究中,参加课堂授课的研究生均来自上海市,因高昂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导致该课程对外省市学生不具备可及性。此外,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如病假、上班等),课堂授课的出勤率难以达到100%。但线上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教学借助信息技术,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全国各地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并且对在职学生来说,可以很好地协调工作与读书的时间,真正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3.2混合模式教学以精致的教学设计提高了教学质量

  循证护理学作为研究生专业必修课,要求学生具有必要的研究、统计、流行病学基础,因此在现阶段尚不适合采取“慕课”的形式[7]。本项目中混合模式教学是以微课的形式作为教师传递知识的主要媒介,而“微课”是指根据教学目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过程[8]。在本项目中,教学团队不但拍摄了微课视频,并根据每周的教学内容提供了课件、教学笔记、系列阅读材料,每周组织2个或3个在线主题讨论,并根据课程进度安排了4次小组作业,小组作业的考核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而翻转课堂则以个性化指导和建议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专题讲座、项目练习与汇报,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的环境,弥补了单纯在线学习的不足[9]。因此,通过精致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和质量大大提高,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学生对循证护理知识的掌握评分比对照组高出33.97分,开展循证护理的能力自评评分也显著增加。

  3.3混合模式教学能够激发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虽然利于教师和学生的直接沟通,但是对课后学生的学习情况难以掌控。而混合模式的教学借助网络的“站点统计”功能,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包括平台访问、观察视频、打开文件、参与讨论等,并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张贴在“通知”栏中,起到激励、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此外,课堂教学中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往往难以发表深刻的观点。但在线讨论中,学生却有充足的时间查阅文献、反思问题,并进行组织整理,发表深刻、有见解的观点,而这种讨论不但可以促进个人有效的学习,以评判性思维看待问题,而且同学间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在本研究中,对照组学生在课程后对学习循证护理的期望评分显著下降,但观察组却达成了课前高度的期望,除了与对照组学历有关外,更重要的是混合模式教学有效促进了学生对循证护理理论和方法的理解。

  3.4混合模式教学的推广仍面临诸多挑战

  混合模式教学的优势在于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但现阶段该模式的推广尚面临诸多挑战,如线上教学和翻转课堂的成本、成绩如何纳入参与院校的学分系统、学生筛选标准、学生中途退出、考核方式、对教师能力的挑战等,因此该模式的持续发展尚需要更多支持,例如参与院校对课程的认可并将其纳入学分系统,制定统一的学生纳入标准,制定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探索多种途径的翻转课堂形式以降低成本,加强对师资队伍的持续培养等。此外,现阶段尚不能以混合模式教学取代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在传道授业解惑中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应根据学生的学历、规模、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及其他教育资源情况,发展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促进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CouncilofNurses.Closingthegap:fromevidencetoaction[EB/OL].[2012-12-15].http://www.icn.ch/publications.

  [2]USInstituteofMedicine.Thefutureofnursing:leadingchange,advancinghealth[EB/OL].(2010-10-05).[2012-12-15].http://www.iom.edu/.

  [3]姜安丽,李芳芳,吴蓓雯,等.上海市护理学研究生专业课程资源共享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0A):64-66.

  [4]胡雁.循证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

  [5]马伟光,刘华平.我国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6):541-543.

  [6]李芳芳,姜安丽,顾申.护理专业教育资源共享的方式———大学联盟及其发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7A):990-992.

  [7]李斐,黄明东.“慕课”带给高校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高等教育,2014(7):22-26.

  [8]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方案[EB/OL].[2013-05-11].http://www.enetedu.com/editor/uploadfile/2012113015400581431.doc,2013-05-10.

  [9]张金磊,王颖,张宅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

循证护理9

  1资料

  1.1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共计发放调查问卷303份,回收303份,所有问卷均按要求完成所有问题的回答。在303名调查对象中,工作年限≤5年有181名(59.7%),5.1~10年50名(16.5%),10.1~15年22名(7.3%),>15年50名(16.5%);护士161名(53.1%),护师77名(25.4%),主管护师56名(18.5%),副主任护师8名(2.6%),主任护师1名(0.3%);中专学历6名(2.0%),大专学历199名(65.7%),本科学历98名(32.3%)。

  1.2对EBN认知情况

  有105名认为对EBN基本知识比较熟悉,其中44名(14.5%)熟悉EBN并有实践经验,61名(20.1%)熟悉但未实践过;有51名(16.8%)听说过并了解相关内容,88名(29.0%)仅听说过EBN,59名(19.5%)没听说过EBN。分层分析显示,随着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的提高,护理人员对EBN知识的认知程度显著提高(见表1)。但仅有5名(1.7%)准确回答出EBN的三大基本要素,而有17名(5.6%)将“护理专家个人认可相应的护理措施”列为EBN的基本要素。有142名(46.9%)将“工作繁忙而无时间学习”列为影响学习EBN知识的主要因素,82名(27.1%)认为因为缺乏获取护理信息的渠道而无法学习。270名(89.1%)护理人员表示对学习EBN知识感兴趣,163名(53.8%)将参加学术讲座作为学习EBN知识的首选方式。

  1.3EBN实践技能的情况

  在制定和实施护理方案时能够遵循EBN基本原则的有62名(20.5%),而169名(57.8%)主要是依据个人、高年资护士或护士长的经验。大多数护理人员(206名,占68.0%)在需要时才查阅文献,仅34名(11.2%)经常主动查阅文献。在收集资料时面临的最大障碍是:69名(22.8%)认为是没时间查资料,124名(40.9%)不知从哪些数据库可以查阅到所需的资料,98名(32.3%)能够查得到资料,但不知道如何从中筛选有用的资料。对于收集到的资料的评估,有8名(2.6%)将临床随机对照(RCT)护理研究的结果作为首选,而248名(81.9%)并不注重是否为RCT,认为只要符合自己要求的就采用。对统计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9名(3.0%)认为非常熟悉,而有所了解的119名(39.3%),已忘记或一无所知的175名(57.7%)。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方面,185名(61.1%)认为外语水平低,无法查阅资料,87名(28.7%)可以借助字典阅读资料,仅有3名(1.0%)可以熟练阅读外文资料。

  2讨论

  2.1对EBN的认知情况和学习态度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南宁市内多家三级甲等医院从事肿瘤专科的护理人员,有较强的护理实践能力和经验,但仅有1/3的护理人员对EBN的较为熟悉,而大部分人员对EBN的认知程度低下,此与非肿瘤专科护理人员的调查结果相似。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的`提高,护理人员对EBN基本知识的认知程度呈现显著提高的趋势,也与相关调查结果相同。但大多数护理人员对学习EBN知识是感兴趣的,而参加学术讲座被认为是学习EBN的主要途径。因此,加强高学历护理人员的培养和在职人员的EBN继续医学教育将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EBN知识水平。

  2.2阻碍学习和实践EBN的因素

  本调查以及其他调查均显示,因工作繁忙而缺乏学习时间是影响护理人员学习EBN的主要因素。这可能与我国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大、大部分时间疲于打针、输液等日常机械工作有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护理人员对开展EBN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学习和实践EBN的积极性[3]。实践EBN的基本技能包括:发现护理实践中的问题;熟练地在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并对其准确评价;找到解决护理问题的最佳证据并加以应用和验证等。有调查发现,多数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从未遵循EBN的原则,处理临床护理问题时都是按专业书籍和(或)个人经验和(或)同行指导的传统模式进行。本研究也显示,在制定护理方案时,“请教年资高的护士或护长”仍然是最常采用的方式,并有少部分人员将“护理专家个人认可相应的护理措施”作为唯一依据,仅20.5%的护理人员能够遵循EBN的基本原则。可见大部分肿瘤专科护理人员实践EBN的意识和技能较低,在制定护理方案时仍采用以经验为依据的传统模式,而不是以证据为基础的EBN模式,这将不利于肿瘤专科护理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3总结

  本研究发现,大多数护理人员主动获取文献资料的积极性不高,利用文献的能力也不强,而且在筛选资料时存在极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无法对获得的文献资料进行准确评价。在有关调查中也发现类似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护理人员在工作后,接受的继续医学教育中缺乏相应内容的培训和指导有关;另一方面则反映出我国护理教育体系存在缺陷,EBN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甚至滞后,导致护理人员的文献检索、统计学分析等能力的欠缺。为了提高护理人员学习EBN知识的积极性和实践EBN的能力,目前有多种方式可借鉴:护理管理机构和决策部门要重视EBN的推广应用,并创造开展EBN的软硬件条件;加强对高学历护理人才的培养力度;科学安排护士的日常工作,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机械劳动以及非护理工作内容,让护理人员有一定的时间学习EBN知识;采取举办培训班等形式,由相关专家进行现场指导,提高护理人员的EBN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等。

循证护理10

  1方法

  对照组采用多模式镇痛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1组建循证护理团队

  组建以护士长为组长的循证护理小组,三级岗护士为责任护士,具体负责疼痛的评估、护理实施、指导一级岗、二级岗护士的工作等。小组成员接受循证护理和多模式镇痛知识的系统培训和实践,经护理部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团队。

  1.2循证问题

  小组与科主任、主诊医生、管床医生、患者、家属交流、讨论,确立本研究的循证护理问题:骨折、疼痛、多模式镇痛、焦虑、抑郁、睡眠等。

  1.3循证支持

  小组利用江苏省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数据库资源,在万方数据资源、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OVID(LWW)、MEDLINE等进行循证问题检索。小组阅读、分析、提炼文献资料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将最佳实证予以整理、归类,结合骨科护理实践经验,考虑患者个体化需求,初步制定个性化护理规划。

  1.4循证应用

  (1)疼痛评估: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疼痛评估,内容包括疼痛强度、疼痛持续状态、影响疼痛因素、疼痛产生的不良症状等,每日评估2次,若VAS>5分,遵医嘱给予额外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第1天每6小时评估1次,术后第2天每8小时评估1次。

  (2)疼痛护理:根据骨科无痛病房要求,骨折患者入科后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静脉注射,加强骨折部位固定和体位舒适护理,科学应用牵引装置、肢体软垫、床的角度等缓解疼痛。通过听音乐、看电视、看报纸等方式分散注意力,提高痛阈。术后严密观察镇痛泵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若VAS>5分,及时联系麻醉医生会诊。

  (3)睡眠护理:保证镇痛效果,使患者在相对无痛的状态下入眠。保持病房环境安静,温度20~24℃,湿度50%~60%,护理人员动作轻盈,护理工作不影响患者睡眠。睡前不喝兴奋性饮料,如可乐、咖啡等,保持心情舒缓,可用温热水泡脚,听轻音乐,排空大小便等。

  (4)心理护理:小组成员有计划、有步骤与患者建立温情的护患关系,利用医学心理学相关知识,了解患者的内心活动,通过交流、肢体接触(抚摸、握手、盖被子等)、病情护理等放松患者的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心理。耐心、互动地倾听患者不适主诉,特别是不良心理的主诉,引导、鼓励其倾诉,小组成员对其倾诉表达同情,并适时予以心理疏导,安排康复病友小范围交流,使其树立积极态度。小组成员着装整洁,语言亲切,动作娴熟,面带微笑,将欢愉、乐观的情绪表达给患者,协助患者建立自信、豁达、开朗的医疗态度。

  2讨论

  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不符合舒适医疗要求。多模式镇痛是指应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物和2种以上的镇痛方法,阻断疼痛产生的不同时期和靶位,减轻疼痛的中枢和外周敏感化,从而最大程度地减轻疼痛,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资料表明,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因此,加强骨科患者多模式镇痛的护理具有现实意义。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是循证医学思想在护理专业中的`发展与应用,改变以往以经验护理为主的护理模式,根据临床实际护理问题,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遵循最佳科研成果,结合护理实践经验和患者需求,制定最佳护理措施。根据骨科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特点和多模式镇痛理念,查阅文献资料,讨论、总结最佳护理方案,术前遵医嘱应用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术后加强镇痛泵镇痛效果护理,观察组术后12、24h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循证护理可提高多模式镇痛效果;术后48h两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可能与术后48h时疼痛程度较轻有关。患者因疼痛、手术等刺激,内心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护理前HAMA、HAMD评分较高,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循证护理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理健康,与临床研究一致。睡眠不佳可致免疫功能低下,不利于术后康复,观察组对影响患者睡眠因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个性化护理举措,SR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循证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与文献报道一致。总之,循证护理可有效提高骨科患者多模式镇痛效果,改善心理健康和睡眠质量,是建立骨科无痛病房的重要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循证护理11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选择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xx年10月20xx年10月来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102例, 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选择传统常规护理, 实验组选择循证护理,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结果 实验组心功能Ⅰ级、Ⅱ级患者分别为28例和16例, 显着多于对照组的10例和7例, 心功能Ⅲ级、Ⅳ级患者分别为6例和1例, 显着少于对照组患者的25例和9例;实验组出现心律失常发生率为9.8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 (P<0.05) ;实验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患者 (P<0.05) 。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选择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况, 降低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状况, 并且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 临床应用;

  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却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况, 降低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状况[1]。就此, 本文选择20xx年10月~20xx年10月来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102例来探讨循证护理的护理效果, 具体资料如下所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xx年10月~20xx年10月来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102例, 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患者51例中男29例, 女22例, 年龄范围在38~76岁, 平均年龄为 (57.3±3.2) 岁, 心肌梗死发生部位:前壁、后壁下壁的例数分别为13例、9例和8例, 前壁并后壁11例, 后壁并前下壁7例;对照组患者51例中男28例, 女23例, 年龄范围在39~75岁, 平均年龄为 (56.8±2.7) 岁, 心肌梗死发生部位:前壁、后壁下壁的例数分别为15例、10例和9例, 前壁并后壁13例, 后壁并前下壁11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较方面均无差异, 均有可比性 (P>0.05) , 排除严重肝、肾等脏器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精神异常患者等, 全部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且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护理, 具体护理内容包含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 同时对患者进行给氧等一些基础性护理。

  实验组患者护理过程则应用循证护理, 主要护理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 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循证护理小组, 小组中的护理人员应分配好相应的工作, 翻阅来本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病历, 询问专业人员有效的护理方法等, 然后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第二、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 记录患者出现的气喘、乏力等不良症状, 并及时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包含心功能分级情况、心律失常状况、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 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软件对研究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行χ检验,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和心律失常状况对比

  根据对比结果显示, 实验组51患者中, 心功能Ⅰ级、Ⅱ级患者显着多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心功能Ⅲ级、Ⅳ级患者显着少于对照组患者 (P<0.05) ;实验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状况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和心律失常状况对比[n (%) ]

  2.2 两组患者的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对比

  根据对比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对比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脑血管疾病中常见并且多发的疾病之一, 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极大[2]。由于此病症发病比较突然, 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致残、致死状况, 并且在治疗后患者也极易出现诸多不良并发症, 尤其是出现心律失常并发症[3]。

  而在本文研究结果数据显示, 对照组应用传统常规护理后, 所有患者整体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3.33%, 实验组应用循证护理后, 所有患者整体心律失常发生率为9.80%, 且实验组患者的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 (P<0.05) [4]。由此可知, 相对于传统常规护理模式而言, 循证护理模式是依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入手制定的标准化护理方式, 使患者从住院到出院期间按照这种方式进行治疗和护理, 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选择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况,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5]。

  参考文献

  [1]刘梅芳, 吴凤家, 杨满芳, 等.术前访视联合循证护理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xx, 12 (7) :46-47.

  [2]鲍晓, 王鸣鸿, 刘惠宇.早期康复训练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辽宁医学院学报, 20xx, 36 (2) :88-89.

  [3]姚静.12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xx, 6 (2) :125.

  [4]季春艳.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xx, 3 (13) :154+156.

  [5]韩松梅.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xx, 2 (16) :23.

循证护理12

  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及丰富的经验,这是她的优势,但是也造成了其在临床工作中常常沿袭着前人的经验,而相对缺乏在微观上进行解释的令人信服的理论依据。中医的护理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其缺乏科学的依据的临床决策在实践中高达85%,很多护理实践活动是凭借经验和直觉来进行[4],没有统一的标准,中医护理整体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都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尽管近年来中医护理的著作和论文数量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但是质量并不理想,多为经验总结性的文章,而缺乏严密的科研设计,研究深度和广度也不够,并且缺乏对研究成果实用性和有效性的相关评价。因此在中医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理念,有利于提高中医护理在科研方面的科学性,对于推进中医护理学科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5]。

  深化中医护理的指导思想。中医护理的整体观既包括人作为一个有机体的整体性,又包括人与社会、自然环境的同意。循证护理同样强调整体观,其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健康需求出发,在提出问题时多考虑患者,在寻找和搜集证据时强调对患者的有利性。循证护理和中医护理都涉及整体这一观念,都将患者的感受和生命质量的提高作为护理的目的,但是循证护理的整体观念更多的考虑到了人文本身,随着医学模式逐渐由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变,临床工作中进行的诊治决策需充分考虑临床研究的证据、医生的经验以及患者的意愿。

  而中医护理虽以“辩证施护”为其理论的核心,但是该提法作为一个方法论毕竟不够全面。护理面对的是“人”而非“证”,如果简单的以“辩证施护”的方式实施中医护理,可能存在着资料收集不全的问题,这就需要在继承“辩证施护”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创新。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史和身体状况,给予其全面而系统的评价,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的对护理工作进行修正和完善,形成一套新的护理实践模式。

  中医护理中的辩证施护是从整体观念出发,对搜集来的患者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措施,但是其在对患者疾病的本质进行判断时往往存在着证据不足的现象。循证护理可以通过科学的证据对临床进行管理,寻找证据是其中心思想,其在解决临床问题时更加强调文献证据的作用,并对这些证据进行严格的分级,然后应用于实践。它弥补了中医护理的不足,为中医护理提供了更多的研究证据,使其临床实践具有可信赖的科研结果进行解释和支持。

  加快科学化、专业化、现代化进程循证护理是一种科学评价临床护理的方法,在科学思维的同时更加强调证据,与中医“辩证施护”的观点相同,都是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做出护理决策。但是由于中医中复杂的“症”与“症候”,护理人员的经验不同,可能基于不同的辩证施护方案,中医诊断往往以主观经验为主,而缺少客观指标。将循证护理引入中医护理中,有利于不断完善中医护理的理论体系[6],重视临床工作中科学证据的运用,并总结和分析实践所取得的'干预效果,为以后实施中医护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促进中医护理工作不断进步。

  促进科研发展护理人员通过最好的护理实证制定出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状况,并能满足患者身心以及社会等多方面要求的护理几乎是循证护理开展的关键。而在传统的中医护理研究中观察法、调查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些传统的方法显然不能适应当今医学的发展。将循证护理应用于中医护理,有利于中医护理人员了解最新的护理科研成果和科研选题决策。随着循证医学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护理理论和操作找到了其可以信赖的科研成果进行解释和支持,成为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突破口,护理人员也在充分继承中医特色的前提下开展广泛的临床试验研究,加快对传统护理思想的验证并将其转化为临床成果,满足人民健康的需求。

  循证护理是一项集体合作项目,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责任心,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因此在将其与中医护理进行结合的过程中应循序渐进,不断的总结经验,逐步星辰一个良好的模式。

循证护理1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xx年11月~20xx年10月的184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2例。观察组中,男性51例,女性41例;年龄21~66岁,平均(45.52±3.24)岁;其中普外科手术32例,骨科手术28例,胸外科手术14例,妇产科手术13例,泌尿外科手术3例,其他手术2例。对照组中,男性50例,女性42例;年龄19~67岁,平均(45.87±3.41)岁;其中普外科手术33例,骨科手术27例,胸外科手术13例,妇产科手术14例,泌尿外科手术2例,其他手术3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根据不同患者的疾病及手术种类做好相应的手术准备,并进行护理协作,处理好护理中的突发事件。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术前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预定程序、细节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护理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往案例寻找循证支持,找出适合护理问题的证据,对已经制订好的解决方案、病房与手术室的衔接也给予类似处理;最后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及护理经验制订出个性化的最佳护理模式。术中护理的所有细节问题也要寻找循证支持,找出最佳护理模式,同时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评估,并作好心理护理,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生理状态进入手术。在术前1d及术后1d进行SCL-90量表评分,并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

  1.3评价标准

  采用SCL-90量表评估患者不良情绪的严重程度,包括9个项目,本研究中仅选择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抑郁、焦虑、恐怖、敌对、偏执及人际关系进行分析,每个项目均单独评估,但均以2分为是否存在此项不良情绪的分界值,<2分说明无此不良情绪,>2分说明存在此不良情绪,其严重程度与分值呈正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

  SCL-90量表各因子评分的比较两组护理前的抑郁、焦虑、恐惧、敌对、偏执、人际关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的抑郁、焦虑、恐惧、敌对、偏执、人际关系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抑郁、焦虑、恐惧、敌对、偏执、人际关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

  满意度、护理质量、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中,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者91例(98.91%);对照组中,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者82例(89.13%)。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0,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8.32±3.5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3±3.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1例(1.09%)并发症,对照组中有7例(7.69%)并发症。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P<0.05)。

  3讨论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学已经由原来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遵循和应用科学依据进行临床护理。由于手术都是创伤性治疗方式,再加上对手术治疗和自身病情认识的不全面,患者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患者的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传统的手术室护理主要是配合手术室内的手术,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术中各类仪器、器械的正常使用,保证术区的无菌状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等,忽略了患者的需求和身心反应,不利于拉近手术室护士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另外,不同的护理方式也会对手术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和手术质量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还要有选择最佳护理方式的能力。循证护理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佳的护理模式,将最适宜的科学研究成果与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技能与患者的实际情况、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以人文本的护理理念。循证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最新、最可靠的科学理论,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同时要结合文献、经验、患者的具体需求制订最适合的护理措施,进而避免护理工作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其不仅可以在护理中做到有的放矢,以达到最佳护理效果,还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沟通协调能力,进而增加了对工作的成就感和对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目前,循证护理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在手术室护理中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操作技能,也转变了其护理理念,增强了责任心,提高了护理行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寻找实证,增加了访视内容和次数,提高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及发现问题的能力,丰富了其理论知识,促进了手术室护理与病房护理的衔接和联系,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通过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增强了护理人员与病患之间的沟通,使其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另外,循证护理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解决问题,护理人员之间、医护人员之间需要互相讨论,互相配合,进而加强了相关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了工作的趣味性、主动性、积极性,更好地体现了护理的人文性和艺术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后的抑郁、焦虑、恐惧、敌对、偏执、人际关系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抑郁、焦虑、恐惧、敌对、偏执、人际关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传统护理和循证护理都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但循证护理改善程度更好。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循证护理根据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的对策,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减少了对患者的不利因素,避免了护理风险的发生。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科学的护理模式,能够使患者得到更全面、更周到、更个性化、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循证护理14

  糖尿病足(Diaees fo^DF)是糖尿病的严重慢性并 发症之一。本病于1956年由Okla提出,1972年Olerall 再次明确其定义为:糖尿病病人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 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3]。是 糖尿病的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 残、致死的主要因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 细菌感染等常常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临床主要表现 为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和肢端坏疽等症状。近年来,糖 尿病的发生率在逐年升高,糖尿病足患病人数也在逐渐增 多,但发生率及所占比例却在逐年下降,这都得益于糖尿 病诊疗措施的完善,如采用中西结合,内外合治,多法并施 的综合疗法,其中护理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拟从临 床护理的一些实践,结合权威文献资料有关临床护理的可 靠证据,就糖尿病足护理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1对糖尿病饮食控制的“度”的把握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是糖尿病得以良好控制的重 要环节。一般原则是,糖尿病病程较短,体质较好,以糖尿 病足为首发表现,且创面多为湿性坏疽者,要求严格控制 饮食的摄入;糖尿病病程达十年以上的糖尿病足,一般患 者身体痩弱,抵抗力低下,创口颜色暗淡,分泌物清稀、无 臭,生长速度缓慢,蛋白、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摄入应适当增 加,否则创面组织缺乏营养支持,生长乏源,难以愈合。有 学者认为糖尿病足伤口不易愈合,为加速伤口的愈合,患 者饮食中必须有充足的蛋白质[4]。然而,是否予充足的营 养补给应该结合患者的体重指数(BU1)情况、合并并发症 多少、当前的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lAlq的高低而 定,一般情况,对于高BMI(男性> 5Kg/m女性> 24Kg/ m2)、同时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的DF患者,主张严格的饮 食控制;而EMI过低(男性< 25Kg/m2女性^ 24 Kg/m2) 同时合并其他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甲亢)或贫血的DF 患者,则应积极给予必要的营养补充,包括精细优质蛋白 的补充。DCCT(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和UKIDS(英 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已证实,糖尿病足患者同样可以从 饮食控制中获益,该研究还强调饮食控制应当个体化[5]。 可见对DF而言,饮食控制必须因人而异,因并发症而异。

  2心理护理的“过度”与“不及”

  由于糖尿病病程长,难治愈,并发症多,致残率高,给 患者带来巨大精神负担;同时高昂的医疗费用给患者造成 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糖尿病足患者的心理疾患主要来 源于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两方面。于是,这部分患者往往 因悲观失望而迫切希望得到来自家人,朋友及医护人员的 关心、鼓励和安慰,同时又特别容易被激惹,表现为言语过 激,脾气暴躁,无名怒火。因此,医护人员在实施护理之 前,要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是否为空巢家庭、丧偶等)及 性格特点,揣摩其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和 调试。大量的临床护理实践及研究已证实,心理护理可以 发挥药物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然而,对DF患者而言,心理 护理也必须把握好过度与不及的问题。部分糖尿病足患 者往往有逆反心理,常常在对其实施心理护理时将素时的 积怨莫名的往医护人员身上发泄。这时,心理护理多了不 如少的好;相反,对于性情温和而渴求得到关心的患者,耐 心细致的心理调试将有助于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利于 疾病康复。

  对糖尿病饮食控制的“度”的把握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是糖尿病得以良好控制的重 要环节。一般原则是,糖尿病病程较短,体质较好,以糖尿 病足为首发表现,且创面多为湿性坏疽者,要求严格控制 饮食的摄入;糖尿病病程达十年以上的糖尿病足,一般患 者身体痩弱,抵抗力低下,创口颜色暗淡,分泌物清稀、无 臭,生长速度缓慢,蛋白、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摄入应适当增 加,否则创面组织缺乏营养支持,生长乏源,难以愈合。有 学者认为糖尿病足伤口不易愈合,为加速伤口的愈合,患 者饮食中必须有充足的蛋白质[4]。然而,是否予充足的营 养补给应该结合患者的'体重指数(BU1)情况、合并并发症 多少、当前的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lAlq的高低而 定,一般情况,对于高BMI(男性> 5Kg/m女性> 24Kg/ m2)、同时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的DF患者,主张严格的饮 食控制;而EMI过低(男性< 25Kg/m2女性^ 24 Kg/m2) 同时合并其他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甲亢)或贫血的DF 患者,则应积极给予必要的营养补充,包括精细优质蛋白 的补充。DCCT(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和UKIDS(英 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已证实,糖尿病足患者同样可以从 饮食控制中获益,该研究还强调饮食控制应当个体化[5]。 可见对DF而言,饮食控制必须因人而异,因并发症而异。

  3胰岛素使用的价值及其“利”与“弊”

  将胰岛素应用于糖尿病足的局部治疗已经很普遍,目 前认为胰岛素可以改善局部组织对葡萄糖利用,减少乳酸 堆积,促进感染局部M值升高,增强细胞修复力[6];可以 降低局部血糖,加速组织修复,使新鲜肉芽组织形成及利 于溃疡愈合[7]。对于胰岛素用量的大小,胰岛素使用的类 型、是否稀释以及稀释的度等问题,就近十年的相关文献 来看,差别很大。剂量大小尚可根据局部溃疡面的大小灵活选择,对于剂型的选择上,还未发现有关普通胰岛素、人 工胰岛素、混合胰岛素之间的疗效差异的试验和临床研究 结论。稀释与否及稀释度的循证学证据尚缺如。因此,尽 管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足方面呈现出有益的作用和价值, 但目前的证据来源还停留在经验的层面。目前的共识是, 胰岛素的使用并不是多多益善,一般地,对于血糖控制较 理想的患者,足部胰岛素的使用有造成局部低血糖之弊, 使抵抗力降低,影响溃面愈合;而对于胰岛素抵抗(insL1n resistance R)和/或高胰岛素血症(hyperjnsu丨inmia)患者,由于其可通过促进脂质合成及剌激动脉内膜平滑肌细胞 增殖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这于创面愈合显 然不利,此时局部胰岛素的使用应当谨慎。因此,我们认 为在缺乏可靠的循证学证据之前,是否局部使用胰岛素应 结合患者的局部及全身情况而定。

  4中药外用的适应症及其“扬”与“弃”

  临床和试验研究结果已证实,中药具有改善局部血循 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加速溃疡愈合的作用。并在临床 上得到小范围应用。然而,目前文献有关中药外用治疗糖 尿病足的报道多属小样本、非随机、非盲法研究,个人经验 色彩较浓厚。因而,其被认可和推广尚缺乏令人信服的证 据。就糖尿病足而言,按糖尿病足W angr分级法(即将糖 尿病足分为0 ~ 5级:0级一有发生足部溃疡的高度危险 性,但尚没有溃疡形成;1级一有浅表性溃疡,没有临床感 染征象,但可出现胼胝;2级一有较深足部溃疡,可伴有蜂 窝组织炎,但无深部脓肿和骨髓炎的形成;3级一可出现深 部感染、骨髓炎和脓肿;4级一有局限性坏疽:5级一坏疽累 及整个足部。)指导中药的局部外用更具有科学性。我们 认为,0 1级溃疡是中药汤剂使用的适应症,2级非开放性 溃疡仍可适当的选择中药治疗。任何2级以上的开放性足 溃疡,中药汤剂的使用原则上应列为禁忌。依据有以下几 个方面:①创面新生组织娇嫩,局部神经损害不同程度损 害,感觉减退,浸泡或熏洗时易造成烫伤;②中药汤剂残渣 微粒较多,易留置或藏匿于创口深部及褶皱处,形成异物, 影响愈合;③创口急性期脓液及分泌物较多,中药浸泡或 熏洗有造成脓液之弊,使感染扩散。现代药理证实[8],桂 枝具有扩张血管、促进发汗、镇痛抗菌之效;伸筋草、红花 等活血祛淤药具有改善血液的浓、粘、凝聚状态,抑制血小 板聚集[9],改善局部供血、供氧,促进神经传导功能的恢 复,可作参考使用。

  5结语

  糖尿病足是长期高血糖并继发于神经和血管损害的 一种慢性并发症,其护理涉及饮食、心理、运动及药物等多 学科知识,需要多层面,全方位的调护。目前,有关糖尿病 足的循证护理研究正在积极开展,并不断的深入。可以肯 定的是,把循证医学护理结论用于指导糖尿病足的临床护 理,结合具体的病情,护理措施个体化,将有助于更好地促 进疾病康复,降低截肢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生存质 量。

循证护理15

  术前充分利用各种医疗信息资源,了解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初步评估,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其间每一个步骤,都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作为基础,通过查阅文献,相互交流等途径解决。术前要与患者充分沟通交流,向患者介绍手术相关情况,并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术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并相应护理;术后要继续进行必要的监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2]。

  术前恐惧采用FAVS评分进行测评,满分是10分,1~3分为轻度恐惧,4~6分为中度恐惧,7~10分为重度恐惧;围手术期生存质量采用QOL评分进行测评。1.4统计方法本研究所得数据整理后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内镜下止血夹治疗各型消化道出血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计数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

  结果

  1术前恐惧发生情况

  对照组40例病人中,有11例轻度恐惧,12例中度恐惧,9例重度恐惧,恐惧总例数为32例,术前恐惧发生率达80%;而治疗组有17例轻度恐惧,6例中度恐惧,3例重度恐惧,恐惧总例数26例,术前恐惧发生率仅为65%。两组患者术前恐惧发生率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围手术期生存质量情况

  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围手术期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生存质量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讨论

  手术病人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机体损伤,而手术本身对病人也是一种创伤。同时,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而患者不能很好的理解手术的过程,术后的效果等问题。因此,围手术期病人,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很容易产生各种紧张焦虑,这不但影响了患者的手术效果,而且对于患者围手术期生存质量极为不利。因此,如何消除患者的术前恐惧和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生存质量成为医务人员,尤其是护理,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3]。

  作为近10年内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型护理方法,循证护理模式受到了临床上广泛的亲睐。循证护理模式以科学的依据作为基础,结合众多的护理发展经验作为指导,针对性的对患者实施护理,有效的提高了护理效果。循证护理的步骤为循证问题,即通过整合医疗信息资源,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循证支持,即已大量的科学研究结论为基础,并融入丰富的护理经验,再决定具体的护理措施;循证观察,即对前述的效果进行分析,再行制定后续计划;循证应用,即正确的护理计划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整合各种医疗信息资源,有科学的依据作为基础,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针对性给予护理措施,切实完善了临床护理[4]。

  本研究中,治疗组在患者术前恐惧评分、围手术期生存质量均有明显的改善。最终得出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在普外科患者术前恐惧及围手术期生存质量改善中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循证护理】相关文章:

循证护理01-23

(荐)循证护理15篇01-23

循证护理锦集(15篇)01-23

肥胖儿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10-19

妊娠合并梅毒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09-15

染发护理08-19

哈士奇的护理10-12

麻疹的护理09-25

冻疮的三大护理方法 冻疮的护理原则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