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街的时候大人从自己的高度上能看到很多东西,而孩子呢,却只能看到人们的腿。父母也应该从自我中心性、自以为是的教育观念中摆脱出来,以孩子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也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觉得自己被理解。
我的大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坐在一起吃饭,忽然她说我拿勺子的手不对。我说:“怎么不对啊?”孩子指着自己拿勺子的右手说:“应该是这只手。”我问她:“你觉得妈妈拿错了吗?那我们俩拿着勺子换座位看一看怎么样?”可是座位换过来了,孩子还是不明白,说:“哎呀,真奇怪呀,妈妈怎么又拿错了呢?”“那我们再换回来吧。”这次孩子没动,是我举着勺子来到她背后。“怎么样,这回对了吧?你和妈妈面对面坐着,看起来好像是妈妈拿勺子的手不对,可事实上,我们俩都是右手拿勺。”孩子还是觉得奇怪,歪着脑袋想了半天。
有一次我访问一个幼儿园。当时十来个三四岁的孩子围坐在一张饭桌旁。饭桌上放着一个大大的不锈钢水壶,老师也跟孩子坐在一起。有一个紧挨着老师坐的孩子忽然指着水壶说:“这里能看见老师。”对面的孩子边说他们也想看,边把水壶转了过去,但是在水壶上没看到老师,于是很失望地说:“怎么看不到啊。”坐在老师旁边的孩子还是指着水壶说:“怎么会没有呢,这儿!”对面的孩子又把水壶转过来,但还是看不到老师。那些坐在老师另一边的孩子全都走到老师旁边,直到看见水壶上映着老师的模样才开心地用餐。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这种特征就是“自我中心性”。美国、日本、法国、瑞士、中国等国家也有类似的说法,也就是说,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显现出这种自我中心性。这是因为孩子缺少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和客观地解释问题的能力。
无论大人怎么解释,自我中心性强的孩子还是无法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果这时候幼儿园老师说:“连这个也不知道,这是因为你坐在对面。”那么孩子不但理解不了问题的所在,还会凭空增加了不自信、自卑感以及对老师的厌恶感。在前面所举得例子中,孩子转来转去地看水壶,虽然不知道什么原因,但总算是明白过来如果在老师这边看的话,就可以看见老师的影像。有了这种经验,以后孩子不再转来转去也能知道在那边能看见老师的影子。
有时父母会因为孩子的这种自我中心性而感到为难。大人常常对孩子在睡梦中忽然起来要东西而感到无法理解。“我的香蕉呢?谁吃了我的香蕉?”如果对这样的孩子说:“那是你做的梦,根本就没有香蕉。”那么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不但不会接受妈妈的解释,他们还会哭着闹着非要香蕉不可。
但是只要了解了孩子的自我中心性,也就比较好应付了。比如,妈妈可以说:“是嘛,那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看看有没有香蕉。”当认真找了一阵子后妈妈再问孩子:“你想一想,哪里有香蕉?反正妈妈没有吃。”这样孩子可能会要求说“明天给我买吧”,那这件事就结束了。
在我大女儿五岁、二女儿三岁左右时,有一次家里就剩了一点牛奶,可是大女儿要喝牛奶,我往杯子里倒了三分之二左右,跟着姐姐来的二女儿也想喝牛奶,如果把剩下的牛奶倒进和大女儿一样的杯子里肯定会显得很少,我只好找了个细细的红酒杯,把剩下的牛奶倒给了二女儿。大女儿是因为只看到牛奶在杯子里的高度,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比妹妹少,后来看到自己的牛奶倒进细杯子里还有剩余,便以为自己的牛奶跟妹妹一样多了而高兴。她是用自我中心性和一叶中心性(用一个标准判断多个问题)来判断的。
父母不要为此责骂孩子,最好能站在孩子的立场想一想,这样可以避免很多矛盾。试想一下,逛街的时候大人从自己的高度上能看到很多东西,而孩子呢,却只能看到人们的腿。父母也应该从自我中心性、自以为是的教育观念中摆脱出来,以孩子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也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觉得自己被理解。
【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相关文章:
让孩子与书为伴11-25
为孩子选择乐器请尊重孩子意见09-25
怎样为孩子计划免疫09-01
为孩子开发绘画的沃土11-24
为孩子储备教育资金09-28
为孩子创造益智的环境09-22
变孩子的“反抗”为独立09-17
怎样为孩子选择饮料?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