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孩子的遥控器妈妈

时间:2023-11-29 12:07:53 育儿 我要投稿

  5岁的楚楚在小区花园里遇见我们,非要和周周玩一会儿。不到5分钟,楚楚妈妈要回家做饭了,催促楚楚回家,楚楚不肯,还要和周周玩。楚楚妈妈催促了好几次之后,楚楚发火了,“你不给我自由,总是管着我,你就是一个遥控器!”听闻此言,楚楚妈妈大惊失色,尴尬不已,周围的大人们都笑了起来。我大笑:遥控器,多么贴切的比喻!

不当孩子的遥控器妈妈

  其实楚楚并不是不想回家,只是碰到小伙伴后,还想玩一会儿。而妈妈做饭并非十万火急、一刻都不能耽误的事情,妈妈完全可以多等孩子几分钟。楚楚只是不喜欢妈妈这么专横,她的反抗实际上是在和妈妈夺权——争夺自己做主的权利。如果妈妈把什么时候回家的权利交给孩子,结果会完全不一样。

  有人可能会问,碰到孩子在外面玩得不想回家怎么办呢?我的做法是把什么时候回家的决定权交给孩子,我会征询周周的意见,问周周打算还玩多久回家?周周一般会说,还玩10分钟或者20分钟。我会同意她的决定,然后拿出手机给她看,现在是数字几,10分钟之后数字又是几,到点之后就回家,说话要算数。到点之后,我给周周看手机,周周主动提出回家,从不食言。

  有人会说,我们家孩子可没有周周这么听话,他可能在到点之后耍赖,还要继续玩。如果是这样,家长就得反思,自己是否对孩子说话算数,自己有没有曾经对孩子食言过。如果家长自己对孩子信守承诺,并且要求孩子信守承诺,孩子是不会出现“耍赖”行为的。

  我发现,不只是楚楚妈妈,还有很多成人都在扮演着“遥控器”的角色,总是试图操纵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耳朵边总是充斥着这些话:“多吃青菜”“该回家了”“不要弄脏衣服”“不要爬高”“多穿点衣服”……孩子在家长的絮絮叨叨之下不胜其烦,渐渐萌生抵触情绪。

  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有人这样对待我们:事事要操纵我们、时时刻刻管着我们,我们会有何感受?回顾我的童年,就是在大人的“管教”下长大的。做任何事都必须经过大人同意,否则不许做。那种不被尊重、对大人反感、想挣脱重重束缚的心情,我现在都记忆犹新。那时,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快快长大,梦想着长大后就没有大人管,可以自己做主了。我相信很多被“遥控器妈妈”管制的孩子就是这种感受。

  对待周周,我的原则是:只要这件事情不妨碍别人、不伤害自己、不破坏环境,我就视为合理要求,尽管去做,不需要征得任何人的同意。但是如果某事违背了这一原则的话,就会被坚决制止。有时碰到周周这种强烈要求做某事,比如有一次大热天的,周周一定要穿棉裤,我的常规思维告诉我,不能穿!但转念一想,我不应该制止。在37度的高温中穿上棉裤走在烈日下,这真是一道景观啊,惹来不少人惊异的目光。不久后,周周体验了高温中穿棉裤的闷热,觉得很不舒服,主动脱掉了棉裤,换上了短裤。

  如果我强行阻止周周穿棉裤,她一定产生抵触情绪,和我对着干。让她体验了热天穿棉裤的不适,她自己主动换了裤子,孩子喜欢的,就是自己做主的感觉。因为有自主的权利,周周特别能遵守规则,对我没有任何的逆反,我是她最亲近的人,同时也是让她最能顺从的人。

  孩子想做某事,我们在说“不”之前要好好想想,这事妨碍别人吗?会伤害到孩子自己吗?破坏环境吗?如果答案都是“否”,那么我们一开始就不要阻止,而不要等到孩子发火、吵闹后再来妥协。如果其中有一个答案为“是”,那么就要坚决阻止,不管孩子怎么哭闹都不能妥协。说到上面这个原则,我和很多妈妈提到过,不过很少有妈妈能拿捏得准的。这里要细细道来。

  不妨碍别人,就是孩子的行为是否会对别人造成不好的影响,是否打扰到别人,是否影响别人休息,是否让别人感到难受。比如当小伙伴在专注地做某事,孩子想打断他,这样就是不允许的;再如晚上10点以后还想玩游戏,把地板弄得直响,影响别人休息,这样也是不允许的;再如对人大喊大叫、粗野蛮横,这样也是不允许的。

  不伤害自己,就是孩子的行为会对自己造成一定的伤害,而且这种伤害是我们采取任何保护措施都无法避免的。如果通过我们的保护及让孩子掌握安全规则就可以避免伤害的,那么就不属于此范围。比如孩子想玩沙,有家长说会扔到眼睛里,会造成伤害。其实只要和孩子建立“不能往自己和别人身上扔沙子,否则必须停止”的规则,完全可以避免伤害,所以玩沙是合理要求;再如孩子要爬很高的梯子,有可能摔下来,这算合理要求吗?只要我们在旁边可以保护到,并且提醒孩子登高有危险要踩稳握紧,让孩子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这也应该视为合理要求。但是超出我们的保护范围,会酿成大祸的,比如爬窗户、玩火或者煤气灶开关、玩洁厕灵等洗涤剂之类的就一定要坚决制止。

  不破坏环境,就是不损坏、不弄脏周围环境,不拿走公共物品。比如不攀花折枝、不踩草坪、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占据公共财物等。有一次,我们到橘子洲头玩,很多年轻人在池塘里抓观赏鱼,抓了后送给周周一条。周周很喜欢小鱼,把小鱼放到一个小塑料袋里,和小鱼说话。玩过一会儿后,周周想把小鱼带走。我说:“小鱼是公共场所的,不是卖给我们的,我们不能要,我们要把小鱼放回池塘。”周周听明白了,愉快地把小鱼放回了池塘。

  只要把握准以上这三个原则,给孩子自由,让孩子自主,我们不难做到。

  还有一条关键的,家长在意识上要转变,孩子是独立于我们的个体,不是我们的附属品,即孩子获得自由和自主的权利是他们天生的权利,而不是父母赋予的。

  我们小区有一个妈妈,苦恼于孩子的逆反。3岁的孩子动不动就和她作对,让她很是恼火。她求助于我,我说:“你限制孩子太多,让孩子感觉到不自由了吧?”她说:“到了她16岁,我就让她自由,16岁之前,不能让她自由,不然我就管不住她了!”

  这位妈妈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物,唯恐管不住孩子,结果是越想管就越管不住!我给她灌输了半天让孩子“自主”,她也不能接受我的观点,我只得作罢。

  孩子从2岁开始,就有了自我意识,进入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他们试图做自己的主人,不愿意别人对他指手画脚,这是孩子走向独立自主的开始。但很多家长不明白,总喜欢和孩子夺权,事事想管。他们感叹,孩子不听话,在孩子面前没有“威信”。究其原因,恐怕是家长们管得太多,成了遥控器,剥夺了孩子自主的权利,引起孩子逆反所致。

  龙应台女士在《亲爱的安德烈》一书中写到,儿子安德烈写给她的信中有这么一段话,我觉得说出了孩子的心声,也让我震撼于龙女士的坦率和洒脱,特摘录在此:

  “妈妈,你给我足够的自由,但是你知道吗?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予’或‘施与’,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对,这就是你的心态啊。也就是说,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

  重点提示:

  孩子食言,家长就得反思,自己是否对孩子说话算数,自己有没有曾经对孩子食言过。

  事事要操纵孩子、时时刻刻管着孩子,会让孩子渐渐产生抵触情绪。

  只要孩子要求的事情不妨碍别人、不伤害自己、不破坏环境,父母就应该视为合理要求,尽管让孩子去做,不需要征得任何人的同意,但需要父母帮助判断。

  不妨碍别人,就是孩子的行为是否会对别人造成不好的影响,是否打扰到别人,是否影响别人休息,是否让别人感到难受。

  不伤害自己,就是孩子的行为会对自己造成一定的伤害,而且这种伤害是我们采取任何保护措施都无法避免的。

  不破坏环境,就是不损坏、不弄脏周围环境,不拿走公共物品。

  孩子喜欢的,就是自己做主的感觉。因为有自主的权利,孩子才能遵守规则。

  孩子是独立于我们的个体,不是我们的附属品,即孩子获得自由和自主的权利是他们天生的权利,而不是父母给的。

【不当孩子的遥控器妈妈】相关文章:

止咳不当 孩子遭遇肺炎09-24

喂养不当让孩子“智能倒退”09-14

孩子顶嘴与教育不当有关11-14

挫折教育是孩子的不当刺激吗?09-22

孩子贫血 多因喂养不当09-23

喂养不当可致孩子腹泻09-21

孩子偏食是家长劝导方式不当11-08

喂养不当会导致孩子贫血09-03

孩子“怕鬼”或是家长教育不当造成的09-15

音乐胎教不当造成孩子性格孤僻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