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说越不听,还在批评式带娃?

时间:2023-11-23 16:17:18 育儿 我要投稿

  听朋友讲过这样一件事:

孩子越说越不听,还在批评式带娃?

  一天,在地铁上,他看到一位妈妈在教育孩子。

  这位妈妈口才很好,旁征博引,从上地铁开始,一直不停地说教,说服孩子好好学习,而不是总想着玩iPad游戏。

  一开始,孩子一声不吭,慢慢地变得不耐烦说:“妈,你都说了一路了,你就不嫌累吗?”

  这位妈妈叹了口气,说:“说你是为你好,要不然我才懒得说你啊!”

  孩子听后,干脆闭上眼睛,捂住耳朵,不理她……

  为什么父母批评孩子时,孩子都不愿意听呢?原来,父母不懂肥皂水效应,越是批评孩子,孩子就越不听。

  一、什么是肥皂水效应?

  肥皂水效应由美国前总统约翰?卡尔文?柯立芝提出,就是将对他人的批评夹裹在前后肯定的话语之中,减少批评的负面效应,使被批评者愉快地接受对自己的批评。

  以赞美的形式巧妙地取代批评,以看似间接的方式达到直接的目的。

  简单地说,就是将批评夹在赞美中。

  地铁上的那位妈妈,一味批评孩子,且在公众场合,孩子怎么能听得进去呢?

  生气的妈妈

  二、为什么孩子不愿听父母的批评?

  1.在孩子看来,批评就是惩罚

  何谓批评?是批评者对被批评者的一种言论,这种言论中,包含否定与期望。

  何谓惩罚?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认识和行为的一种评价。

  不久前,有则新闻报道,银川市一位6岁女孩,和亲戚家两个哥哥(一个12岁,一个7岁),在一起玩耍的过程中不小心从木架上跌落。

  由于头部着地,女孩陷入昏迷。两个男孩因为害怕女孩醒来后告诉家长,害怕受到责罚,竟用一块木板将女孩击打致死。

  于是,新闻下方留言区中,有两则留言,格外引人注目。

  网友小狐狸:小时候,上厕所时,不小心把卷纸掉到了地上弄湿了,害怕被骂,就把一整卷纸都撕烂了冲到马桶里。

  网友尼采不理睬:我小时候也是,可能是想事情不成熟,比如不小心打烂盘子,怎么隐藏,真想一把火烧了厨房。有这想法,其实也是出于对父母的畏惧。

  在孩子看来,父母的批评就是惩罚。孩子恐惧惩罚,且缺乏判断力,往往会引发更大的恶。

  父与子的战斗

  2.在孩子看来,批评等于否定

  看过一句话说:“有一种渴望永远不会消失,那就是渴望你的父母能够真心地爱你,认可你,并且站在你这边。”

  现实生活中,父母往往不是这样,否定、批评孩子几乎是常态。在孩子看来,批评等于否定。

  邻居家小丽,放学回家后,学着父母的样子,开始张罗着做饭和炒菜。忙乎了半天,饭菜都被搞定,她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弄什么饭,半生不熟的,怎么吃呀?谁让你做饭了?”

  “菜怎么这么咸,怎么吃呀?”

  ……

  父母你一言我一语,小丽一脸窘相,泪水在眼里打晃……

  本以为可以得到父母表扬,结果是一顿批评。在小丽看来,父母对自己的批评,就是对全盘否定自己。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会上演。

  “有什么好哭的,能不能懂点事?”

  “你洗不干净的,放着我来。”

  “就这成绩,你还想当医生,不是去害人吗?”

  “我怎么生了你这个不争气的!”

  父母自认为批评是在帮助孩子,殊不知,是在伤害孩子。

  批评孩子

  3.批评会降低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即一个人知道”我可以利用我的努力把事情做好”,用大白话说就是:“我能行!”

  武志红老师曾在一篇文章中说:“孩子把事做好时,认可他;孩子遭遇挫败时,支持他;让孩子的正能量和负能量在和父母的关系中能得以流动。”

  可父母们经常干的事情不是认可,也不是支持,而是一味批评,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

  英国BBC有部纪录片叫《Up》,导演随机选取一些孩子,从少年到老年每隔7年进行跟踪拍摄,了解他们的生活变化。

  其中有位叫Neil的小朋友,童年时,脸上总挂着可爱的笑容,眼睛闪闪发亮,长大的梦想是当宇航员,后来,Neil想到牛津读书,无奈失败。

  被父母各种批评,Neil自暴自弃,流浪,搬运工都做过,到后来,得了精神疾病,历经坎坷,生活仍旧落魄。

  人们是这样评价Neil的一生的:想法很多,但缺乏积极行动。这大概是因为童年被父母否定太多的结果。

  父母越是否定孩子,孩子越容易长成父母否定的那个样子。

  难道父母就不能批评孩子?

  不。父母得懂“肥皂水效应”,掌握批评技巧,孩子才会心甘情愿听父母批评。

  严厉的批评

  三、如何利用“肥皂水效应”掌握批评孩子的技巧呢?

  1.要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心理学现象中有个“野马结局”:因为芝麻大小的事情而大动干戈,以致用别人的过失而伤害了自己。

  莎士比亚说:“不要因为你的敌人燃气一把火,你就把自己烧死。"当你发怒的时候,怒火也许会烧及他人,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它烧的是发怒者自己。

  因此,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想起三天前的一件事:

  我手机收到多条验证码信息,很是纳闷,却想不起任何原因。

  “一起作业被我删了,当时注册绑定的是你手机号,把验证码发给我呗。”

  “验证码是3962。”

  “我重装后仍登录不了,赶快把验证码发给我呀!”

  “验证码是3962。”

  “不是的。”

  我冲到楼下,对小丫头吼了几句。

  “还是登录不了!”她嘟哝着。

  顿时,我想再度发作,手机收到了新的验证码1220。

  她登录成功,然后,几天不理我。

  想想这件事,我是不是该这么做呢?

  第1步,冷静,冷静,再冷静,千万别发火。

  第2步,自问自答:我怎么生气了?自己正在忙,孩子反复问验证码。

  第3步,自问自答:我想要什么?我想知道验证码究竟怎么回事。

  第4步,对孩子说,“我现在很烦躁,左一遍右一遍问。”

  第5步,对孩子说,“我们一起来看验证码怎么回事,一个一个试,直到登录为止。”

  如果能这样处理,就不会有后续几天不说话的故事。

  批评时,一定要调控好自己情绪。生气时,不处理问题;解决问题时,坚决不生气。

  野马结局

  2.巧用三明治批评法

  “三明治批评法”,即指对某个人先表扬、再批评、接着再表扬的一种谈话方式。用在批评、激励方面,效果显著。

  也就是说,把批评夹在两层厚厚的表扬之间,从而达到让孩子愉快的接受批评并改正的目的。

  具体做法:称赞+批评+称赞。有一个关于陶行知先生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有一次在校园里散步,突然见一男生正用泥块砸本班的同学,先生当即斥责,并责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来。

  放学后,陶行知见男生正规规矩矩地站在校长室准备挨训,便掏出一块糖果给他,说:“这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按时到这里,我却迟到了。”

  男生惊恐地接过糖果,眼里透着怀疑。随之,陶行知又掏出第二块糖果给他,说:“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时我阻止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说明你还是尊重我的,所以应该奖励你。”

  男生更加惊慌了,眼睛睁得大大的。

  接着,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已经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同学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又欺负女生,你是为了别人而砸他们,说明你正直善良,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这更应该奖励你。”

  男生很感动,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陶校长,我知道错了。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并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他,说:“你能够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给你一块糖果,可惜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给完了,我们的谈话也到此结束了!”

  陶行知先生至始至终没有直接批评那个男生,而是在赞美中让那个男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如果做父母的,都像陶先生一样包装好自己的语言,用三明治批评法,孩子会不接受父母的批评吗?

  小轩,完成了中秋假期作业的大多数,还有两项作业没完成。

  轩爸特别恼火,但没有发作。

  “儿子,作业都做完了吗?”

  “差不多啦!还有两项作业没做。”

  “儿子,诚实是你的美德。作业能完成绝大多数,你已经非常棒了!不过,老爸提醒你,还有两项作业不完成的话,会不会有不好的结果呢?”

  “当然会啦!老师肯定要找我算账,说不定还会叫家长。”

  “老爸这张老脸豁出去了,就让你们老师叫一次呗。”

  “还是算吧,你不怕丢人,我还怕呢!”

  “干嘛去呀?”

  “写作业去……”

  如果轩爸不管不顾地批评孩子一顿呢?其结果必然相反。

  三明治模型

  3.不要和“别人家的孩子”攀比

  芒果台《少年说》中,有个女孩提到,自己的妈妈总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打击自己。

  她说,妈妈总拿自己跟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一、全联盟第一的闺蜜比较,这让她很受伤。

  妈妈经常挂嘴边的话就是:“你这么差,怎么会有人愿意跟你做朋友?”

  “别人家的孩子”总是优秀的,为什么不看看自己家孩子的优点呢?

  不要让盲目攀比,毁掉自己的孩子,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孩子不是不能批评,而是父母不懂得批评技巧。老祖宗说过的,打孩子一下,揉三揉,绝对有道理。

  总结一下:

  孩子不是怕批评,而是怕唠叨父母反复无常的态度。

  赞美要选准时机,批评要抓住技巧。

  批评一定不能止于批评,最好能指出孩子的某种优点,并给予适当鼓励,这会增加TA改正错误的信心。

【孩子越说越不听,还在批评式带娃?】相关文章:

父母越说这俩字,孩子越叛逆10-22

面对越说越故意的孩子 父母如何引导08-20

终于有科学证明,爸爸带娃越多,孩子越聪明10-29

孩子越吼越不听话怎么办 孩子不听话的解决方法10-18

孩子越管越不听话怎么办?11-01

越喜欢讲道理的家长,孩子往往越不听11-21

孩子越大越难带?11-01

父母该不该帮孩子带娃?11-21

男人分手后越绝情越说明什么05-26

离婚后男人越绝情越说明什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