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之惑何处安放我的教育理想?

时间:2024-01-02 18:14:08 阅读 我要投稿

  part1

家长之惑何处安放我的教育理想?

  爹妈抢跑孩子不跑有啥用

  肖然(自由职业者,10岁孩子妈妈):上期文章,我觉得讲得很清楚很到位。但我觉得这是社会问题和观念问题,并非教育就能包治百病。对我自己来说,没什么困惑的。别人可以建议,却不能帮自己决定。我们不能选择大环境时,就自己做出改变,适应环境。孩子们学习,跟大人工作差不多,不是所有人都能选择工作和爱工作,工作有困难也得克服。学习除了培养做人的品质和品格,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克服困难做好一件事。现在学不好,以后也未必能把学习外的其他工作干好。

  而且,爹妈抢跑孩子不抢有啥用?好比赛跑,父母不过是呐喊助威的人,顶多备双好的跑鞋。孩子不努力跑,有什么用?所以,父母还是以孩子为中心,启发好孩子,大到为人处事的品质,小到陪孩子学习如何渡过难关。

  我愿意陪孩子稳步慢走

  台啸天(财经编辑、情感作家,9岁孩子妈妈):我是“抢跑族”的反对者。女儿三年级时,她是班上唯一没有上补习班的孩子。

  这中间我也曾经有过犹豫和担心,带着她去试听过一些奥数课程和英语课程,但结果并不理想。我又决定自己对孩子进行一些辅导,但这个方法也不灵。

  我一度有些灰心。班主任老师却告知我,女儿在班上的表现很好,不仅成绩好,而且思维活跃,是很多同学的榜样。

  原来在我犹豫和纠结于她的发展时,女儿自己正在茁壮成长。于是,进入四年级以后,我干脆放手了,除了帮女儿管理时间,其他事情尽量让她自己完成。

  不上补习班,我和女儿都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利用这些时间,我们一起旅游,一起阅读,像闺蜜那样一起“疯”。这其实是另一种成长,不仅是能力,还有心智和情商。

  今年暑假我们在欧洲旅游时,我发现女儿能够用比较流利的英语与老外交流,处理旅行中的吃住行问题,晚上在旅馆会自发地写旅行手记,那些充满童趣的语言生动得让我惊奇。我觉得这些比证书和获奖更重要。

  补习班可以补来知识,但是补不来快乐、自信,以及在跌跌撞撞成长中学到的面对困难的态度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神童从来就是极少数,我相信我的女儿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在这个有些急功近利的时代,我愿意陪我的孩子稳步慢走,让她充分领略童年的快乐,欣赏人生起步处的美丽风景。

  part2

  心理专家解析:80后父母更渴望子女成才

  段鑫星(心理专家,中国矿业大学(微博)教授):80后父母是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在子女教育上,他们比父母辈更加重视子女教育,教育观念一是体现为“知识化”而非“经验化”,他们更愿意相信书本、网络与而非上一代的经验;他们是更加重视早教的一代父母,这一代父母在不经意间推动了中国幼儿教育的浪潮;这一代父母更加体现子女教育上的竞争与不服输的状态,因为他们是第一代在较为富足的物质与宽松的社会环境下长大的。80后妈妈更加爱孩子,更加渴望子女成才,更加重视子女教育和身心发展。

  80后父母的成长背景,也会导致他们在养育孩子时容易“抢跑”。

  建议新一代妈妈们,以更加放松自然的心态,把抢跑与争抢的心转移到发掘孩子特点、发展孩子个性上,把送孩子参与各类学习兴趣班转移到接近自然、培养与自然的亲近。让孩子多接近自然,热爱自然,在自然中顺应天性发展。

  part3

  名师名家解读:“错在起跑线”比“输在起跑线”更糟

  袁卫星(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著有《爸爸在这里》《做一个理想教师》等书):长期以来,社会上形成了以考试成绩作为教育评价标准的错误观念,导致基础教育裹足难行,培养出的学生身体素质滑坡、适应社会能力不强、负面情绪较多、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严重。

  这种见“分”不见“人”的状况,需要从家庭教育开始得到转变。家长(微博)再不要做高高扬起鞭子的那一个了!父母们应当知道,教会孩子做人比教会孩子学习重要:其所谓,无才无德是废品,无才有德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只有有才有德才是上品。

  家长还应当知道,学习上有个不等式,那就是状态远重于方法,方法远重于苦干。

  家长更应当知道,“错在起跑线上”比“输在起跑线上”更糟糕!

  事实上,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基础教育正在转型。对于学生的评价,正从过度倚重学科成绩转向全面提升核心素养。因此,家长更应当从孩子的社会参与、自我发展、文化学习等多方面去培养孩子,而不仅仅是报学习班,补文化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的安全、健康、养成、交往、价值观、信仰……远比分数来得重要。

  父母不解放自己,何以解放孩子

  李明新(北京小学校长):“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忽悠了社会,忽悠了教育,忽悠了家长,错误的理念不加以制止,以致让当今中国的家长集体失语,焦躁不安。“抢跑”现象受到社会诟病!许多家长在焦虑中有着不尽的无奈与困惑。

  为什么抢跑越来越严重?我以为,这其中有着复杂的原因!其中,教育被社会的功利主义和世俗主义绑架是重要的病因。许多家长是这一问题的主要参与者与推动者。他们一方面强烈地反感诸如“抢跑”这些折磨孩子、折磨家长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跟风似的参与其中,以求得心理的暂时平衡。

  家长为什么怕孩子成长落伍?其有两大病症。一是资源恐惧症。许多家长认为未来孩子享有的社会资源紧缺,于是把教育作为争夺优质社会资源的手段,主要包括优质教育资源和令人羡慕的就业、福利资源。他们期待通过“抢跑”,优先占有这些资源。二是虚荣面子症。一些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生活中相互攀比,以致孩子的学习成绩、成长也成为了家长攀比、炫耀的手段和内容。为了面子,不顾孩子的实际,在学业学习上让家长的意愿替代了孩子的追求。这两大病症导致家长逼迫孩子在知识学习上“抢跑”的做法愈演愈烈!熟不知,错误的教育方式不但不能达到目的,还会事与愿违,让儿童失去对未来学习、生活的强烈追求!

  因此,要解放孩子,解放儿童,家长首先要解放自己。正确的做法是放下功利、放下面子,尊重儿童、尊重生命成长、尊重教育规律,让生命的“加速跑”慢下来,让生命按着它自身的规律慢慢生长。家长要有“定力”,要坚信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才是基础教育最本质的追求。让基础教育回归本真,不能光学校动、政府动,家长必须行动起来!

  父母的从容淡定,不仅来自爱孩子,而且来自会正确地爱孩子

  边玉芳(北京师范大学(微博)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父母教育孩子的淡定从容和方向感,来自于父母真正的爱孩子,还要会正确地爱孩子。

  正确地爱孩子,是在孩子不同发展阶段提供与他的发展水平相合适的教育。正确地爱孩子,就要把握孩子的成长规律,这样才可以从容淡定,不至于迷失方向。孩子成长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幼儿阶段的重要任务是发展孩子的口语能力,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在游戏和玩耍中培养孩子基本的认知与学习能力等;小学阶段需要关注孩子的成功感、勤奋感和自主感的培养,重在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内部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等;中学阶段需要鼓励孩子同伴交往,引导探索和思考“我是谁”“我将来要做什么”等问题,让孩子达成“自我同一性”,培养孩子学会选择,学会对自己负责等。

  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发展阶段都有相应的发展任务,个体的成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不是仅仅通过“抢跑”就能达到效果的。家长只有把握这些规律和任务特点,把握最佳教育期和最近发展区,在正确的时间里做正确的事,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淡定自如。

  当父母感到迷茫和焦虑时,要问问自己:我们是从孩子的角度还是自己的角度在看待孩子的成长问题。孩子年幼时,相信绝大多数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纯粹的爱,不附加外在条件的爱。但随着孩子的成长,很多家长慢慢变得功利起来,爱的是孩子表现出的成绩,而不再是孩子本人;爱的是“别人家的孩子”,而不再是自己的“亲骨肉”。

  我们是不是越来越偏离了最初的父母形象,遗失了最初的单纯与温暖?因此,如果父母能像当初那样一如既往地给予孩子真正的爱,不再进行条件交换,不管孩子表现怎样,我们能都发自内心悦纳孩子,如果我们能将“孩子本人”与“孩子表现”区分开来,不但父母能缓解焦虑,孩子也能从中获得表现良好的力量和信心。

【家长之惑何处安放我的教育理想?】相关文章:

当孩子童年早熟将快乐安放何处?09-13

幼儿园已不再是铜墙铁壁该把孩子安放在何处12-20

孩子有压力家长如何处理08-11

孩子不善交际家长如何处理呢?09-16

家长如何处理大孩子的嫉妒情绪?09-17

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孩子的外在表现09-19

孩子在校受委屈 家长如何处理?09-25

孩子在校受委屈 家长如何处理09-28

孩子在校受委屈 家长如何处理(精选)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