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行车特点与安全对策

时间:2023-09-14 09:09:54 阅读 我要投稿

  夜间行车特点与安全对策,夜间驾驶,应该被归类为“特殊场景”的行列,既然“特殊”意味着危险,碰到类似场景,你的第一反应必须是放慢速度,现在分享夜间行车特点与安全对策。

  夜间行车特点与安全对策1

  夜间行车特点与安全对策

  夜间行车,由于自然光线差,照明不佳,导致观察困难、判断时间增长、错漏增多,加上人体机能水平降低,操作可靠性下降,因此发生事故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大。据统计,某省1995年发生的1169宗重大以上交通事故中,夜间有594宗,占重大以上交通事故总量的50.8%。

  此外,尽管夜间的交通流量比白天少得多,仅占白天的10%~20%,发生事故的概率却比白天高5~10倍。据美国、前苏联等国家统计,夜间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总量的46%~54%(死亡近60%)。因此,充分认识夜间行车特点及其困难,采取相应的安全对策,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和总结的重要课题。

image.png  

  ㈠自然光线变差,观察困难。

  夜间自然光线变差,这是与白天行车的一个本质上的差别。由于夜间行车主要靠车灯照明,光度较低,照明不良,人的视力暗适应性能力降低,视力下降50%以上,加上道路环境明暗变化和车灯强光刺激等因素影响,因而给驾驶员的观察带来诸多不便,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几点:

  1、观察距离缩短。目前多数国产车配备的远光灯为75W,能看清物体的距离约50~60米(100W大灯约80米左右),近光灯55W,能看清物体的距离约15~20米。虽然夜晚明亮的环境下,人眼对大物体较易感知,但距离比白天缩短了约53%。

  此外,由于人的夜间视力分辨力下降,目标颜色的深浅差别消失,只能根据亮度来分辨物体颜色,一般来说,白色的物体较易发现,发现距离约82米,能确认的距离却只有42米。即使使用100W远光灯,当车速60m/h时,发现目标用的时间约为5秒,确认并作出处置的时间约为2.5秒。

  上述是夜间行车条件的一个困难之处,它要求驾驶员必须正确认识和领会控制“安全车速”定性与定量科学概念的重要性。

  2、观察范围变窄。在没有路灯照明的条件下行驶,观察范围仅是车灯光束所能照及的'有限路面,且受路面不平、上坡、下坡、转弯和会车等影响,难以掌握道路环境的全面动态,这给方向机动和避碰操作带来一些困难与风险。

  3、车灯强光刺激,引起晃眼、眩目。夜间行车常要会车,光线明暗变化显著,影响人的视力。据学者测定,人的视力从明处走向暗处,约需2分钟才能趋于稳定,其中逆向暗适应性时间(指会车后)一般约10秒,在此段时间里,眼睛难以按要求分辨道路和物体,很容易发生意外。

  4、视觉容易疲劳,产生错觉。由于光线和照明不良,观察时须集中注意力,而会车时引起的周期性眩目,使视网膜频繁调节暗适应,视觉容易疲劳。

  此外,视野被照明的范围局限,加重了视力的紧张感,降低了人的耐力和心理的稳定性,容易产生错觉,如视度较差时易误近为远、误小为大、狭窄道路当作宽阔道路、误坡道为平路等,有时明暗、黑白变化也会诱发各种幻觉。所有这些,增大了驾驶员的心理负荷,加速了驾驶疲劳,使驾驶员疲劳征兆的出现时间比白天缩短了50%。

  ㈡参照物和辨别时间减少,判断失误增多。

  夜间由于光线暗淡,视野狭窄,参照物减少,目标背景清晰度较差,导致反应时间增长约0.7秒、可见距离缩短,因而判断目标的时间大为减少。此外,对道路车辆动态的辨别,仅靠目标本身的灯光,常看不到目标原体、类型(大小、形状)及其真正动态,导致判断失误增多。

  ㈢人体机能降低,操作可靠性下降。

  夜间行车,在人的昼夜节律未调节过来以前正是人体生理节律上的低潮期,实际上改变睡眠习惯本身就足以引起疲劳,据学者测定,白天的睡眠效果仅及夜间的26%,而夜晚则易疲劳困倦,记忆力、视力、听力等下降,反应迟钝,动作的灵敏度、准确度和协调性变差,特别是下半夜易出现瞌睡,导致车祸。

  ㈣诱发意外事件的因素增多,发生事故的危险性增大。

  问题的症结,主要有以下四条:首先是由于夜间能见度的大幅度下降,有的驾驶员缺乏直觉能力与非直觉能力有机组合的驾车本领,导致观察、判断错漏增多;

  二是驾驶员在生理上、心理上、技术上以及在车辆的特殊保养上,未做好相应的转换工作;

  三是对道路环境、行车条件以及夜间的交通参与者(车辆、行人)等各种正常与异常变化情况不熟悉,面对各种意外而无能为力;

  四是对夜间驾驶疲劳和事故诱因(如心急赶路、盲目开快车等)防范不力,人的记忆、思维、反应能力和操作的可靠性下降,很难及时预见和发现一些潜伏隐患,常招致措手不及或忙中出错,事故概率也随之增高。

  夜间行车特点与安全对策2

  视线不佳

  一切都被笼罩在夜色当中,驾驶人的视野无论是宽度、广度还是深度,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本来200米外就能发现前面有“道路变化”,有可能到了50米处才能发现,这就大大缩短了驾驶人提前处置的时间。

  盲区变大

  驾驶人的视线受阻,扩大了“盲区”的范围。不但你的视线受到影响,周边车辆驾驶人的视野也会受到影响,这无形中增加了车辆与车辆之间沟通的难度,盲区就会更加凸显。

  状态不好

  在黑夜当中,人的正常生理反应是容易犯困。再加上夜间活动较多,很容易疲劳。有时,为了减少疲劳感,有些驾驶员还会拿出手机解解闷。殊不知,分心驾驶也要人命。

image.png  

  灯光干扰

  夜间,尤其是在过年期间,各种光源混杂,这些都会干扰视线。在会车与跟车的时候,还有可能受到远光灯影响,驾驶员瞬间致盲,看不到前方车辆与行人的情况也经常可见。

  赢得处置时间

  夜间道路上的交通流量小,行人与自行车的干扰也相对较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高速行驶。这时候,万一有人横穿,刹车都来不及。

  所以夜间行车控制速度是关键!要将速度控制在白天行驶速度的70%至80%。同时,交替使用远光灯和近光灯能让你提早发现危险的存在,也能提醒其他道路交通参与者,注意你的存在。注意路面颜色,灰色是正常道路的.反光颜色,白色一般是积水反光,黑色一般是坑或者沟壑等危险路况。

  防止疲劳驾驶

  其实,如果出现疲劳的情况,我们更建议大家不要驾驶机动车。如果必须要开夜间车,需要在白天多注意休息,不要太劳累。

  学会读懂车灯

  夜间行车,车灯是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近光灯、远光灯、示廓灯等等,你一定要搞清楚这些灯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其实,这些车灯用于照明的只有远光灯和近光灯,其他车灯的作用更偏向于警示和提示。

  在夜间行驶中,如果车速在30km/h以下,应使用近光灯,正常状况下,灯光可照出30米以外,在通过交叉路口时,应在距路口50~100米处减速,并将远光灯变为近光灯,同时开启转向灯示意行进方向。还有,夜间会车,应当在距相对方向来车150米以外改用近光灯,在窄路、窄桥与非机动车会车时,也应当使用近光灯。

  正确应对远光灯

  夜间行车的最大难题,就是对向车道车辆远光灯的干扰。所以,我们尽量不在最靠左车道行驶,当遭遇远光灯时,用远近交替灯光提醒对方。如果提醒无果,请及时降低速度,脚踩在刹车上,最大程度上保障自身安全,切莫斗气!

【夜间行车特点与安全对策】相关文章:

夜间行车安全驾驶技巧09-09

夜间行车的要领09-08

夜间行车三忌09-09

高速公路夜间行车应如何正确使用车灯09-01

大雾大雪与行车安全08-22

夜间游泳好吗07-11

夜间的去游泳07-11

春季多雨注意行车安全07-15

安全行车五要素08-25

视觉视野对行车安全的影响08-20